小小无人机 切莫任性飞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赵春晖
据界面新闻报道,近日,一段“无人机穿越大理崇圣寺三塔时坠落”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引发广泛关注。警方调查查明,涉事“飞手”张某某为外地游客,其在景区围墙外启动操控穿越机,擅自飞入景区,在穿越三塔南小塔券洞时坠落于洞内,暂未发现塔体外观受损。大理市公安局对张某某给予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位于云南大理古城北郊的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唐代,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此珍贵稀有且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如果因无人机“炸机”失控导致塔体受损,将给社会、给后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文化损失。此次无人机“黑飞”事故,虽侥幸没有造成塔体损伤,但其带来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当地公安机关对肇事者依法进行处罚,可谓大快人心。
所谓的无人机“黑飞”其实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具体是指没有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备案,或者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就在管制空域内飞行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飞行活动。
无人机“黑飞”危害巨大。闯入机场净空保护区,可能干扰民航飞机正常起降,威胁航空安全;在人员密集区域失控坠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在文保区域飞行,极易造成文物损坏……小小一架无人机,一旦“任性”“失控”,其产生的破坏力超乎想象,后果难以预料。
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是明确的禁飞区,设有醒目的标识牌,肇事者依旧敢“顶风作案”,侧面反映出无人机“黑飞”之猖獗,整治已经刻不容缓。无人机“黑飞”现象屡禁不止,跟“黑飞”的难发现、难阻止、难问责有关,也跟相关警示宣传不充分、不到位有关。
低空经济是一片新蓝海,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既要明确无人机分类管理、空域管理、适航管理、驾驶员资质管理等问题,也要明确适航认证、可用空域、空管规则、责任和监管主体等问题,确保无人机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和监管完全运行在法治轨道上。
根治“黑飞”顽疾,必须依靠法律利剑的威慑。此次相关部门对无人机“黑飞”肇事者依法进行处罚,提高违法者违法成本,起到的警示作用非常明显。只有真刀真枪的严格处罚,才能放大教育和震慑效果,让“飞手”们在选择“黑飞”之前先掂量掂量后果。
给无人机“黑飞”戴上法律的“紧箍”,本质上是为正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拴上“安全绳”。只有当每一架升空的无人机都能恪守规矩、遵循规则、敬畏法律,才能飞得更稳、更远,维护好空中秩序和公共安全,让这个行业更好地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编辑:平小娜 孙锦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