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崇清尚俭熔铸为自觉
□潍坊融媒特约评论员 周建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牢固树立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紧盯不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降低粮食和食品损耗浪费”。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我国自古就有“敬天惜粮、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朴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在中华民族日渐强大的进程中,演化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聚会适度消费、餐桌“光盘行动”、剩菜剩饭打包带走……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时时处处做起,从“要我节约”变为“我要节约”,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让简约适度、勤俭节约的做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对食物,我们不仅要食其滋味,更要常思来之不易,恒念物力维艰,人人争当新风新貌示范者、推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家底宽裕绝不该成为随意挥霍的理由,更不是铺张浪费的底气。部分浪费现象的原因是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作祟,讲排场、好面子。浪费问题不加约束,便会滋长奢靡腐化之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及《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的颁布实施,为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提供了法律遵循和制度约束。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这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
“四有”书记谷文昌尽管已去世43年,但谷家“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草鞋书记”杨善洲“为国家分忧,能省一分是一分”;“农民教授”李保国被晒得黝黑、穿着朴素,常被新生当成当地的农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非不消费,而是提倡克勤克俭、励精图治的精神。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把俭朴生活作为一种意识、一种修养、一种时尚,嵌入灵魂深处,做到俭以立德、俭以齐家,不断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做好移风易俗的“排头兵”,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引领全社会形成崇俭戒奢的好风气。另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监督检查机制,以严格的制度执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遏制不良消费现象,确保抓得紧、抓得实,有力度、有成效。我们坚信:人人自觉崇清尚俭,节俭就会蔚然成风,赓续几千年的中华美德就会代际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