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天下
西瓜上雕牡丹?这手艺我真馋了
2025-04-14 19:58:51 编辑:陈晓芳

  “咔嚓”一声,刻刀扎进西瓜三毫米。转腕、提拉、轻挑,30分钟后,平平无奇的绿皮西瓜在果雕技艺传承人小晃的手下开出层层叠叠的牡丹。

  走进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章凤村,小晃的刻刀正专注地在西瓜表面游走,刀尖翻飞间,平平无奇的西瓜“长”出立体花瓣,尽显傣族果雕的神奇与惊艳。

  果雕,是傣族村寨妇女必备的一项手艺,在每年傣族泼水节等传统节日盛会上,精美的果雕都会成为吸睛的一道风景。2017年,傣族果雕被列入第四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果雕不简单,绝不是随意刻几刀就能完成的。”小晃笑着说,“每一刀都得做到稳、准、轻,只要稍有差池,整个水果就毁了。”据小晃介绍,傣族果雕的图案以花、叶为主,也有孔雀、飞鸟等造型。刻纹丰富多样,有平行斜线、弧形锯齿纹、圆环纹以及凹凸曲线,雕刻效果与剪纸极为相似,因此,傣族果雕也被誉为多彩的立体剪纸。

  创作果雕时,没有图纸,没有样本,傣族阿姨们凭借一把刻刀,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手起刀落,就能将水果雕琢成精美艺术品,人均“水果雕塑家”。

  小晃清楚地记得,初次在节庆活动中,看到村寨里的老人们将普普通通的水果雕琢成精美艺术品时,自己便瞬间被果雕这门手艺深深吸引。从那之后,她每隔三五天,就会挑选几个西瓜、南瓜进行练习。每当看到雕刻后,一朵朵“鲜花”在水果表面“绽放”,普通水果摇身变成艺术品,心中便涌起奇妙的感觉。随着小晃雕刻技艺愈发精湛,村里、镇里举办泼水节、宴宾等活动,都会邀请她去创作果雕。这也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并喜欢上果雕艺术。

  如今,果雕早已突破传统节庆活动的限制,融入到更多生活场景中。小晃经常受邀开展果雕技艺培训,将自己掌握的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希望能让这门非遗技艺收获更多人的喜爱,代代传承下去。

  当你“咔嚓”一口咬下雕刻过的西瓜,甘甜的汁水在舌尖迸发,艺术美学也随之散开,这大概是非遗最“美味”的传承方式。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陈晓芳 张兴红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