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天下
又赛博又传统!新春看春晚里的非遗新生
2025-01-31 07:14:33 编辑:张兴红

“春节” 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以非遗元素作为节目创排的重要灵感,源远流长的传统智慧与艺术巧思、先进技术相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勃勃生机。春晚,这个全国人民共享的文化盛宴,正成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生动实践场。

开场表演《迎福》携16种非遗技艺亮相。当山东潍坊风筝亮相春晚舞台,那绚丽的色彩瞬间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潍坊风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在春晚的舞台上,潍坊风筝借助现代灯光和舞美技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风筝五彩斑斓的图案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风筝世界。这一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了潍坊风筝的独特魅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潍坊风筝这一古老的非遗项目在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

而张艺谋导演的《秧 BOT》更是成为了春晚的一大爆款节目,成功出圈。炫酷的赛博秧歌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机器人 0 帧起手转手绢,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在舞台上欢快舞动,那独特的视觉效果让人眼前一亮。传统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风情。而在《秧 BOT》中,张艺谋导演巧妙地将传统秧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机器人代替真人进行表演,为传统秧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机器人精准的动作、整齐的步伐,再加上炫酷的科技感,与传统秧歌的喜庆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创新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年轻观众的目光,让节目在抖音等社交平台出圈。

除了潍坊风筝和《秧 BOT》,春晚中还有许多节目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这些节目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重新演绎和呈现,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如何在创新的过程中保持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价值,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过度追求创新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本质,就会导致传统文化的失真和变质。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支持,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

展望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创新形式和手段应用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在这个新春佳节,春晚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无限可能。让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可以赛博也可以传统,可以2000年前,也可以后世代!


编辑:张兴红

来源:今日头条野人花园

一审:张兴红 二审:冯媛媛 三审:王维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