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新闻
潍坊市唯一入选的区县案例,缘何花落诸城
2025-11-15 09:53:49 编辑:刘德增

  新派讯 11月14日,“文明中国·看山东”典型案例发布会暨“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在潍坊举行。“舜韵诸城 乡风尽美”诸城市乡风文明案例作为全省6个之一、潍坊市唯一入选的区县案例进行现场推介,重点介绍乡村善治、移风易俗、互助养老、文化振兴、未来展望五个方面,鲜活直观地展现了诸城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魅力和成果。

  近年来,诸城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确立了“分区施策、错位发展”的核心思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从点上“盆景”向全域“风景”跃升,着力打造“让城市更向往”的和美乡村。

  在“蔡家沟文化大集”上,村民载歌载舞。

多元共建

拓展乡村善治新路径

  诸城市积极拓展乡村善治新路径,在农村社区培育推广“六会一体”协同治理机制,让村民们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实现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协同推进。

  诸城市枳沟镇乔庄社区创新成立了党员议事会、妇女议事会、老干部议事会、老年人议事会、在外人员议事会、喜洋洋同乐会“六个议事会”,选出一批德高望重、办事公道、清正廉洁的老党员、老干部,为每位成员发放了聘书和工作证,在移风易俗、社区治理、纠纷调解等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自成立以来,已经召开议事会议50余次,议决重大事项17项,解决问题160余项,有效凝聚群众智慧,激发自治活力。

  为破解农村养老困局,诸城市以舜帝孝德文化为根脉,动员村民共享闲置房屋,分享粮食蔬菜,发动公益团体和村民共建助老食堂、润德讲堂、酵素课堂等,推行“老老互助”。该市率先在龙都街道汉车网格打造“孝德环保村庄”,将每周二定为“文明实践日”,连续六年举办“孝老饺子宴”,构建“低龄帮高龄、健康助失能”的可持续养老服务机制。

移风易俗

涵养乡村文明新风

  夜幕降临,许多群众吃过晚饭早早来到昌城镇百姓大舞台广场,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准时开始。“父母生前你不养,丧事大办为哪桩?披麻戴孝泪汪汪,哪如端饭陪在床!厚养薄葬要提倡,移风易俗新风尚!”诸城东路大鼓节目《移风易俗新风尚》唱出了群众反对陈规陋习的心声,现场观众掌声不断、连连叫好。

  诸城市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中,通过东路大鼓、茂腔、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用老调新词传新风,把移风易俗“展出来”“演出来”“唱出来”,让新风浸润龙城。

  在白事治理方面,该市实施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抓实宣传宣讲、示范引领、创新服务、激励引导“四项举措”,坚决遏制陈规陋习。诸城市高新区西王门社区制定不扎纸草、不穿戴孝布、不用棺材、不用灵车、不用喇叭“五不”治丧标准,对丧事简办的村民补贴1500元,利用村集体经济酒店免费安排3桌酒席;龙都街道邱家七吉社区推出“惠民殡葬套餐”,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帮助事主操持流程、管理账目,通过统一进购殡葬用品、发放丧事简办补贴等措施,显著降低了村民的“人情债”。

文化赋能

开拓融合新业态

  今年以来,诸城市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热闹非常,在每周一次的蔡家沟大集上,“非遗手造+特色美食”的组合吸引了不少市民来享受这场乡村文化盛宴,大集上的摊位令人眼花缭乱,极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精巧细致的编织手工艺品很受欢迎,“逛、购、赏”融为一体的体验让大家直呼过瘾。

  大集只是这座充满“文化味儿”的“网红村”的亮点之一。在这里,色彩斑斓的壁画随处可见,美术馆、农民画舫、古琴院、东坡书吧等特色艺术场馆遍布村中,艺术家常年驻村进行创作,还带领村民学习绘画。同时,以蔡家沟村为核心,辐射周边东皇庄、沈家沟、李家庄子等7处特色乡村,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过80场,吸引受众超过10万人次。

  诸城市积极探索“艺术植入乡村,多业态融合发展”路径,将传统村落打造成文旅融合示范村,入选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实施“文化人才回乡工程”,以蔡家沟艺术试验场为代表,通过“艺术家驻村+村民参与”模式,倡导“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艺术家农民化、农民艺术家化”理念,常态化举办“乡村文化大集”,从曾经的“三无”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没有围墙的艺术博物馆”。

  今天的诸城乡村,不仅美在“面子”,更美在“里子”,一个个有思想、有品质、有风骨、有灵魂、有活力的新时代乡村正破茧成蝶,让文明之花开遍龙城沃野。

来源:新派客户端

编辑:刘德增 李婕宁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