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新闻
应邀参加中韩国际赏石展,潍坊陈伟昌藏品“吉祥如意”斩获金奖
2025-10-21 17:28:44 编辑:陈晓芳

  新派讯 近日,潍坊赏石藏家陈伟昌应邀参加中韩第八届国际赏石·寿石文化交流展,凭借其精心收藏的戈壁玛瑙石组合作品“吉祥如意”斩获金奖,为潍坊赏石文化再添一抹亮色。10月20日,记者来到潍城区沁和园小区陈伟昌家中,听他讲述收藏奇石背后的故事。

  陈伟昌介绍收藏的“吉祥如意”。

历时十余年,“吉祥”和“如意”终相聚

  “吉祥如意”的惊艳,源于两块天然玛瑙石的巧妙呼应。其中,“大象”玛瑙长70毫米、高66毫米、宽46毫米,通体莹润光滑,质地细腻如脂,自然光下泛着温润光泽。其造型灵动,向上拱起的鼻子勾勒出奔跑的姿态,仿佛一头活灵活现的瑞象跃然眼前,而“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本就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自带祥瑞之气。与之搭配的“如意”玛瑙长72毫米、高23毫米、宽10毫米,石身留存着风吹日晒形成的天然沙粒痕迹,纹理间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完美诠释了作品名的寓意。

  这个金奖背后,是陈伟昌跨越十余年的寻觅与坚守。时间回溯到2011年,有一次陈伟昌赴青岛参加赏石展,一眼便相中了这块“大象”玛瑙,可当时现场还有一位藏友对这块玛瑙石青睐有加,把玩在手不肯放下,最终双方因价格分歧未能成交,他才如愿将其收入囊中。
  “有了‘吉祥’,怎能少了‘如意’?”从那时起,为“大象”找一块适配的“如意”,成了他收藏路上的心愿。
  此后多年,陈伟昌跑遍各地石展、辗转网络藏友圈,始终未曾放弃。直到2023年10月,他在一位藏友手中发现了这块“如意”玛瑙,对方起初不愿割爱,他反复沟通,凭借对奇石的赤诚热爱打动了藏友,终于让“吉祥”与“如意”圆满相聚。
  作为资深藏家,陈伟昌有一条雷打不动的原则:只收藏天然奇石。“有些造型能靠后期加工仿造,但原石的质感和天然痕迹骗不了人。”陈伟昌回忆,为确认“如意”是原石,他特意用放大镜放大20倍仔细观察,直到看清石身上的天然“毛孔”,才彻底放下心来。

  “吉祥如意”

自幼埋下情结,收藏是对非遗的传承

  现年72岁的陈伟昌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儿时外祖父家摆放的观赏石,让他对奇石生出别样情愫,外出时看到有趣的石头总会买回家把玩。
  20世纪90年代初,收藏热兴起,他正式踏上收藏之路,从灵璧石到黄河石,每一块藏品都承载着他的心血,第一块买来的石头,至今仍被他珍藏着。
  在陈伟昌家中,一个展柜上摆满了他的“宝贝”,形似美味佳肴的“肉石”、憨态可掬的“发财猪”、宛如山间草屋的“憧憬之夜”、层峦叠嶂的“白云深处”,还有神似著名雕像的“思想者”,每块石头都有一个贴切又雅致的名字。其中,“憧憬之夜”是一块新疆风砺石,灰白底色勾勒出小草屋的轮廓,纹理层次分明,顶部的天然“烟囱”充满生活气息。“白云深处”同样来自新疆戈壁滩,浅棕色石身似山峦叠翠,又若玲珑洞窟,石中一块棕黄色小石点缀其间,为整体增添了几分灵动野趣,“这是大自然风吹日晒雕琢出来的,每一处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陈伟昌说。
  “赏石艺术”早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陈伟昌看来,收藏赏石不只是“玩”,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赏石文化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每一块原石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文化的载体。”陈伟昌说,此次“吉祥如意”在国际展会上获奖,不仅是对他个人收藏眼光的肯定,更让潍坊赏石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添砖加瓦。

来源:新派客户端

编辑:李新花 张永超 刘晓哲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