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当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如何打造更稳定、更高效、更安全的供应链?对于这个新的时代命题,潍柴集团交出了一份以“供应链”打造“共赢链”的答卷。
潍柴工业园
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大潮下,开放合作、共建生态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潍柴强势挺进全球汽车供应链十强,位列“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第2名、“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第9名,也是今年进入该榜单前10名的两家中国企业之一。
对于“链主”企业潍柴来说,供应链上不止发动机,不止汽车,不止陆地,在全国和全球大市场中,潍柴产品无处不在。
从濒临破产的地方企业,到今天年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的工业装备跨国集团,潍柴业务横跨动力系统、商用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装备六大板块。作为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子公司,潍柴集团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型发动机、重型变速器销量全球第一,工业叉车全球领先,农业装备销量中国第一,重型卡车位列中国第一梯队,在全国服务站数量超过5000家,拥有最大的全球客户交互中心平台,打造了“5分钟响应、4小时解决”的高效服务模式,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中国动力心”唱出新时代“山海情”
“链主”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在9月23日至26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BICES 2025)上,汇聚潍柴领先技术成果的柴油、甲醇、天然气等多元燃料,直驱、纯电、混动等多种路线的矿山动力集中亮相,潍柴还现场发布了全新推出的12M25矿山动力产品。
潍柴多元矿山动力亮相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
加速矿山动力迭代升级,布局多元燃料技术路线,只是潍柴供应链的一个“链扣”。
矿山装备领域的协同作业能力是潍柴技术实力的充分体现。潍柴集团旗下的潍柴动力、汉德车桥分别斩获动力系统、传动系统“零部件优质供应商”称号。作为工程机械的“心脏”与“骨骼”,这些核心部件不仅支撑起集团旗下整机产品的卓越性能,更供应行业主流企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表示,多年来,潍柴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积累了深厚的技术沉淀,成功从“自主可控”向“超越引领”迈进,既为矿山装备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也为本次BICES展会增添了“自主创新亮点”。他希望潍柴持续深化核心技术研发,巩固多元动力创新优势,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共同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多元适配”的产业生态。
潍柴始终将自主创新置于发展首位,聚焦技术攻坚克难,推动中国工程机械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引领”的跨越。搭载900kW潍柴12M33矿山动力200吨级矿挖正式交付客户,让业内和客户为之振奋,潍柴为大型挖掘机装上了一颗可靠省油的“中国心”。
面向大海,在游艇市场,潍柴相继推出以N平台和M平台为代表的五大艇机平台,功率范围覆盖20kW~4400kW,具有动力强劲、绿色节能、稳定可靠、智能网联等特点。同时,可为客户灵活定制开发方案,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的纯电池动力、混合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潍柴正携手上下游渠道、伙伴,共同探索游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点燃海洋休闲产业的激情和浪漫,让“中国动力”为游艇业注入新活力。
今年夏天,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全球首艘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接连交付使用,合计年产1.3万吨高端海产,标志着中国“游弋牧渔”时代的开启,而牵引两条“全球首艘”钢铁巨鲸前行的是铭刻“潍柴制造”的高端船用发电机组。“潍柴心”破解游弋牧渔动力生死局的行业佳话让更多供应商关注潍柴。
一条链激起千层浪。澎湃着中国动力心的潍柴,其供应链的版图不止陆地平原,还有高山和大海,一台台征服矿山的矿车搭载着潍柴发动机,一艘艘乘风破浪的轮船装配着潍柴船舶动力,动力澎湃,奏响了属于潍柴人的“山海情”。
一条产供链聚成同心圆
对潍坊而言,动力装备是一条完整的“黄金产业链”。在本地配套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也吸引了国际知名配套企业入驻。
在发展过程中,潍柴不断以全球化视野布局海外市场,通过业务协同、资源重组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林德液压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企业进入全球供应链,打破技术壁垒、跨越文化鸿沟,不仅实现了产能的拓展和转移,更打造了中国工业标准、管理体系和产业协同能力在全球范围输出的绿色通道,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的跨越,为增强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装上了强有力的“增量引擎”。
作为行业“链主”,潍柴积极行动,召开全球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大会,提出“战略一致、互利共赢、优化提升、廉洁生态”四项原则,评选表彰优秀供应商,以此激励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打造全球最优产业生态,共同塑造更加富有韧性的供应链的未来。
在潍柴2025年全球供应商大会上,供应商纷纷表示,潍柴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全球柴油机本体热效率新纪录,构建了多种清洁能源形式的动力系统平台,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全球客户需求。“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成”的理念让供应商紧紧拥抱潍柴。
此外,潍柴还积极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要求供应商签署《廉洁诚信共建协议》,并将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全面纳入供应商准入、评估和退出等各个环节。
目前,广大供应商积极响应,采用环保材料与循环包装,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一条由潍柴倡导的绿色供应链应运而生。
打造共赢链的新样本
如何为全球供应链的开放合作创造更多可能?多年来,潍柴坚信,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仅来自内部的一条心,还永远来自协同共生的“朋友圈”。
2009年,潍柴组建300人大缸径发动机攻坚团队时,国内连高速大功率发动机的试验标准都尚未建立。为打破困局,潍柴采取“两条腿走路”战略:一方面战略重组法国博杜安公司,整合国际资源;另一方面联合上下游伙伴协同攻关。经过10年的消化、吸收,潍柴逐步掌握大缸径高速发动机关键技术,并探索形成独有核心技术,完成了全系列大缸径高速发动机的开发布局,先后推出M33、M55等全新平台大缸径高速发动机,填补了中国高速大功率发动机领域的空白。
在大数据中心兴建的热潮下,全球对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时代的风口之上,潍柴超前布局,抓住机遇,正逐步替代海外品牌,成为市场新主力。
8月29日,潍柴动力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战略业务实现爆发增长,作为高端化的代表产品公司大缸径发动机累计销售超5000台,同比增长41%。
还有一组数字非常抢眼,潍柴动力数据中心产品销量近600台,同比增长491%,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之一。与此组数字契合的是遍布世界各地大数据中心的潍柴工程师们服务的身影,他们的出差轨迹大致可以勾勒出潍柴在全球大数据中心的市场版图。
当前,在自主可控与全球AIDC需求爆发的双重推动下,潍柴高端转型路径正愈发清晰,高端化战略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潍柴用10年时间完成了全系列大缸径高速发动机的开发布局,目前已在数据中心备电市场拥有较强竞争力。从产品技术创新到市场份额拓展,从战略布局规划到服务保障升级,潍柴在全球大数据中心兴建浪潮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在国际舞台上的身影也愈发清晰且闪耀。
面对数据中心建设周期压缩的行业刚需,潍柴不仅实现多样化功率的精准匹配,更通过“场景化定制+快速技术响应”模式,让“中国方案”在全球市场跑出“加速度”。北美及拉美国家的用户参与的墨西哥电力展上,潍柴集团展出的16M33发电单机凭借可靠性强、适应性强低油耗、寿命长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
在全球能源革命与产业转型的浪潮中,作为传统内燃机动力巨头,潍柴正加速向新能源赛道跃迁,从内燃机霸主到新能源黑马。潍柴借助整个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基于终端场景、工况,精准理解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快速准确响应开发新能源产品,顺应能源应用趋势,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3大技术方向全面展开布局,驱动生态圈向世界装备产业集群迭代进化。
潍柴还把“出海”做成了“共建”。在欧洲、北美、亚洲设立研发中心,推动当地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演进,形成了“中国技术+本地资源”的互补,技术输出与产业链升级同频共振、共生共赢。
潍柴用产业“智慧大脑”打造出了产品“最强心脏”。技术输出与产业链升级创出了潍柴供应链成为共赢链的新样本。
以“供应链”打造“共赢链”,在维护全球产供链韧性和稳定中,潍柴加快技术创新,打造新产品,培育新产业,形成新优势,以动力之名“链”接着世界和未来。
来源:新派客户端
编辑:李新花 王誉林 李婕宁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