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潍坊市风筝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充分挖掘风筝文化价值,持续提升世界风筝都品牌影响力,加快推动全市风筝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措施。
一、实施产业基础夯实工程
1.科学界定产业范围。按照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和外围产业三个层次,全面梳理涵盖风筝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贸易、物流运输、金融服务、文旅服务(展览展示、赛事运营、文化传播、教育培训、文旅融合、文创产品开发及衍生服务等)在内的风筝文化产业全链条,精准界定风筝文化产业范围,构建“传统技艺+现代业态”的风筝文化产业体系,引导产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2.加快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风筝文化产业调研,全面摸清全市风筝文化产业基础底数,系统分析产业发展现状。以专项调研为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全市风筝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总体目标、阶段性任务和空间布局,推动规划与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十五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产业规划在目标导向、内容设置、实施步骤等方面有效衔接。
3.建立统计监测体系。会同统计等部门研究制定风筝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明确企业数量、产值规模、就业人数、知识产权、品牌价值、销售收入等核心指标,动态监测风筝文化产业运行态势,建立常态化数据收集、分析和发布机制,为风筝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二、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4.建立产业培育机制。实施产业培育行动,构建“育苗-成长-升级”三级培育体系,建立重点风筝文化企业名录库。扶强培优龙头企业,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升规纳统,发挥引领作用,加大对风筝产业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支持力度。鼓励开发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风筝产品和文化衍生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个性化需求。
5.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会同财政、人社、工信、市场监管、商务、统计等部门构建风筝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形成政策供给合力。对符合条件的风筝文化企业在资金、人才培育、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三、实施文化品牌塑造工程
6.加强品牌传播推广。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宣传渠道,加大风筝文化宣传推广和传播交流力度,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潍坊风筝文化“走出去”。持续挖掘风筝文化内涵和外延,推动与旅游、体育、教育、数智等产业融合发展。升级打造国际风筝会等大型赛事活动,擦亮世界风筝都“金名片”,努力把潍坊建设成为国际风筝产业聚集中心、国际风筝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国际风筝文化交流中心、国际知名风筝旅游与体验中心。
7.建立品牌保护机制。加强对风筝文化产业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行为,为风筝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制定风筝产业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风筝产业传承创新,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工作推进保障工程
8.健全组织机构。建立潍坊市风筝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产业发展重大决策、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任务落实。加大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力度,实现部门间工作联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9.强化调度评估。明确推进风筝文化产业发展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和推进机制,每季度调度工作进展,通报推进落实情况,每年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对推进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编辑:李新花 刘德增 王誉林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