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骑电动车下班,半途车胎瘪了;心爱的皮鞋开胶,难觅一位修鞋师傅……这些不起眼的修车摊、修鞋摊、配钥匙摊,看似微小,却承载着城市不可或缺的“烟火温度”,但也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为满足广大市民生活需求,有效解决修非机动车、修鞋补包、修锁配钥匙等“小三修”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等城市顽疾,近期,潍坊寿光市在城区范围内对“小三修”合理规划,推出了一批“小三修”便民摊点,在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极大地方便了市民日常生活用品修修补补的需求。
执法人员劝导摊主规范经营。
“以前出来修鞋就像‘打游击’一样,风吹日晒不说,就怕看到巡查车,心里总是不踏实。”在寿光市公园街与光明路交叉口西北角崭新的“小三修”便民摊点,修鞋匠宋师傅感慨万千。如今,固定划设的黄色实线框、醒目的蓝色折叠遮阳伞,给了宋师傅一个遮风挡雨的“安心家”。伞面上清晰的“‘小三修’第10号”标识及监督电话,给市民留下了管理规范的直观印象,同时也是宋师傅合法安心经营的许可证。
不再“打游击”了,宋师傅的手艺得以施展,收入也变得稳定了。像宋师傅这样受益的“手艺人”还有不少。“前期,我们对现有‘小三修’摊点位置展开全面摸排,遵循便民利民且不影响城市交通与整体形象的原则,按照‘一人一点’原则,让他们在合理点位‘安家落户’。”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介绍,通过签订《“小三修”便民摊点告知书》,实行定人、定点、定责管理,给予了他们合法身份与经营保障。
执法人员向摊主讲解便民摊点告知书。
“踏踏实实出摊,这份尊重,暖人心。”在寿光市金光街与启秘巷交叉口的12号便民摊点,擅长修鞋、配钥匙的老师傅高兴地说。
位于寿光市健康街与金海路交叉口的1号“小三修”便民摊点,以其非机动车维修服务成了通勤族的“救急站”。一个雨天的傍晚,寿光市民刘先生电动车行至此处突然爆胎,困在雨中束手无策时,路口“小蓝棚”让他眼前一亮。经营该点的李师傅迅速将车辆移至遮雨棚下,熟练操作,仅用15分钟便解决了问题。“现在有了便民摊点,心里特别踏实。”刘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12号便民摊点,师傅正在给顾客认真修鞋。寿光市民王女士说,鞋有点小毛病不舍得扔,第一想法还是看看能不能修。“以前找师傅靠运气,现在随时来准能找到。”王女士说。
“过去‘小三修’摊点便利市民的同时,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的问题也曾是城市治理的难点。我们遵循‘便民优先、科学布点’原则,优先选择闲置区域、背街小巷等不影响交通及公共设施功能的区域,确保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最需要的地方,在‘便民’与‘市容’之间找到了精巧的平衡点。”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广磊说。
为了方便市民,寿光市统一发布了“小三修”便民摊点电子地图,详细标注各点位置及服务项目,市民轻松就能找到所需服务。同时,寿光市还统一建立台账,记录经营者信息、点位分布、服务项目及日常考核情况,通过动态化、精准化管理确保便民摊点规范运行。
为保障管理效果,寿光市每年会对“小三修”便民摊点开展综合评价,对不服从管理、影响市容形象,或是存在越线经营、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的经营者,采取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乃至行政处罚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将直接取消其在该点位的经营资格。这套“组合拳”既让“小三修”有了合法身份,又守住了城市文明整洁的底线,让摊主安心、市民方便、管理有序,实现了三方共赢。
来源:新派客户端
编辑:李新花 李婕宁 刘晓哲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