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溺水事件高发,学生安全牵动人心。潍坊各县市区多措并举筑牢安全防线,从水域巡查到智慧监控,从宣传教育到应急演练,一系列硬核举措密集落地。为展现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现分期展示各县市区特色行动,今天来看第二期~
“教育+监管+宣传+问责”四轮驱动 全面做好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
潍城区教体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会议重要精神,全面做好全区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潍城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将保障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作为当前全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紧紧围绕“看人”“管水”两个重点,系统构建起“教育提醒、检查包靠、宣传教育、通报问责”责任闭环管理机制,织密织牢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防护网。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联防联控责任体系。一是完善责任链条。制定出台《潍城区预防未成年人溺水联防联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教育、管理、监护三方责任,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抓、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年度“零溺亡”目标。二是用好会商机制。成立区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专组,教体、应急、水利等10部门和9处街道定期会商,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要求,形成联防联控、齐抓共管防溺水工作格局。三是健全推进专班。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防溺水工作专班,吸纳区直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及各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构建权责明晰的指挥体系。
二、细化防控措施,筑牢立体化防护网络。一是建立四级巡查机制。形成街道社区常态巡查、教体部门专项督导、学校定点值守、职能部门联合督查的立体防控体系,全区累计组建5300余个网格化管理小组,实现校外动态监管全覆盖。二是实施精准包靠管理。建立完善三级包靠台账,重点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及特定年龄段男生的关爱帮扶,全区49所学校均落实“一生一策”管理方案。三是创新疏导结合模式。统筹9所游泳场馆对接49所学校开展游泳技能培训,通过科学引导满足青少年亲水天性,杜绝简单禁止的粗放管理方式。
三、深化宣传教育,营造群防群治浓厚氛围。一是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发动社区志愿者、爱心人士担任“防溺水宣传员”“水域看护员”,推动防控力量向基层延伸,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控格局。二是构建全媒体矩阵。依托“潍城教育发布”等政务新媒体平台,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制作发布防溺水科普视频、情景剧等宣传产品60余个,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实现宣传全覆盖。三是做好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防溺水“六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举行一次防范溺水国旗下讲话、发放一份《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举办一次防溺水主题班会、出一期防溺水亲子手抄报、开展一次集中家访活动,发放防溺水“四知四会六不”明白纸。
严格督导问责,确保工作落实见效。一是实施动态监管。建立周约谈制度,由区分管领导对工作滞后的街道负责人进行约谈督办,限期整改落实。二是开展专项督查。发挥督学责任区作用,组织督学到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专项督查。三是强化执纪问责。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对因履职不力导致溺水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以严明纪律保障工作实效。
构建“五维一体”防溺水体系 筑牢未成年人生命安全防线
青州市教体局
青州市坚决贯彻省市防溺水工作部署,将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作为底线任务,立足水域点多面广的实际,创新构建“责任压实、教育前置、水域严管、科技赋能、督导闭环”五维一体工作体系,织密织牢暑期安全防护网。
一、拧紧责任链条,实现全域包靠“无死角”。高位推动强统筹。青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督导,召开专题会议3次并组织现场调研推进会,压实“政府属地、部门监管、学校教育、家庭监护”四方责任。双线包靠全覆盖。校内“三级包靠”,严格落实“1530”教育机制及“班子成员包级部、级部包班级、教师包学生”制度,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重点学生“一人一档、专人专管”;校外“网格管理”,依托村居建立“微网格”,由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担任网格长,网格长通过“线上日提醒+线下周走访”实现教育监护到户到人。
二、创新宣教形式,筑牢思想意识“防火墙”。立体宣传造声势。145辆校车变身“流动宣传车”全域覆盖,协调银行、商超、医院、公交等300余处电子屏滚动警示标语,乡村“大喇叭”每日播报,悬挂横幅1500余条。精准教育提能力。学校开展案例警示、情景模拟、宣誓承诺等活动;联合卫健、公益救援、消防等开展技能培训26场,教授自救互救知识;师生家长观看“同上一堂防溺水课”3讲,覆盖15万余人次。家校联动促监护。通过家长会、家访、班级群推送,明确家长“四知”责任,对监护缺位家庭由村居及时劝诫提醒。
三、严控风险水域,织密物理防护“安全网”。设施标配强基础。推行水域防护“四要素”标配(公示牌、警示牌、防护栏/网、救生设施),重点区域100%覆盖。设立统一公示牌,载明责任信息及救援电话。对全域531处水域开展专项检查并完成隐患整改,修复围栏19处、补设警示牌13处、增配救生设施5套。巡查值守盯重点。各镇街及水管单位建立“定线定时定人”巡查机制,组建看护员队伍,增加10:00-19:30等重点时段巡查频次,及时劝阻野泳、戏水行为。
四、赋能智慧防控,打造科技救援“新引擎”。智能监控提效能。护林防火点智能监控转化为防溺水监控,对山区蓄水池等水域,实现人员靠近自动预警、语音驱离。创新演练强应急。开展多部门联合救援演练,运用无人机实现“搜索定位-空投救生衣-载人救援”全流程处置,冲锋舟快速响应协同,提升实战能力。
五、闭环督导问责,夯实长效管理“硬保障”。常态督查促落实。组建18个市级督导组,每周“四不两直”明察暗访,重点查整改、巡查、包靠落实情况,建立“督查-反馈-整改-销号”闭环机制。对责任悬空、整改不力的镇街全市通报,依规追责,倒逼工作落地见效。
青州市通过系统施策、精准发力,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溺水屏障,持续深化长效机制,坚决守牢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底线。
“三力齐发”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昌邑市教体局
昌邑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将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以“三力齐发”为抓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溺水安全防护体系。
上下联动聚合力,织密责任落实“安全网”。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专班,制定出台《昌邑市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16条措施》,以制度刚性压实各方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将防溺水工作纳入重点督办事项,多次作出批示部署。召开全市专题工作会议,围绕风险排查、应急处置等环节细化任务分工。在督导检查方面,构建“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属地落实”三级督查体系: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开展“四不两直”实地检查,重点检查防护设施配备和水域巡查情况;教体、自然资源、水利等多部门组建联合督查组,在暑期对重点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市教体局聚焦10个镇街区及潍河沿岸,通过现场办公方式建立问题台账,推动整改落实。截至目前,累计排查整改隐患126处。各镇街区同步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水域排查行动,对新增危险区域第一时间设置警示标识、完善防护措施,确保风险防控无盲区。
聚焦重点施良策,筑牢精准防控“防护堤”。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护体系。强化动态巡查: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在事故高发水域落实专职巡查员制度,以“人员到岗、巡查到位、监督到人”为标准,组建175支固定巡防队伍,累计开展水域巡查3000余次,织密巡查防控网络。夯实物资保障: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配备救生圈、长竹竿等抢险救援装备2000余件;架设安全围网3000米,设置933块警示标识牌、623个信息公示牌,悬挂1178条宣传横幅,筑牢物理防护屏障。升级智能监控:在174处重点水域部署284台防溺水智能预警监控设备,依托智慧管理平台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通过高清摄像头、高音喇叭等智能终端,对进入危险区域人员自动触发跟踪预警,同步进行语音喊话劝离,及时阻断违规涉水行为。
多维宣传广发力,提升群众防溺水“知晓率”。各学校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将“科学施救”纳入安全教育体系;深化家校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定期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压实家长对学生离校后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一周一提醒”制度,针对初高中毕业年级学生流动性强的特点,原就读学校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和温馨提示。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累计开展防溺水主题班队会超2000场,组织集体观看警示教育片2000余次。在基层治理层面,村居(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重点关注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及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开展“一对一”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家长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市委宣传部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充分利用户外广告大屏、微信视频号等载体,累计发布防溺水公益短视频150余条,营造全民参与防溺水的浓厚氛围。
来源:潍坊教育发布
编辑:李婕宁 刘德增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