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对接“民生期盼”,“共享客厅”融入“市井烟火”,潍坊高新区——
党群服务阵地变身群众家门口魅力“磁石”
新派讯 清晨8点,潍坊高新区新城街道新邻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已聚起三五名居民。离社区上班时间还有半小时,居民颜华已经早早赶来:“在家里坐不住了,想早点来和姐妹们打扫舞蹈室、热热身。社区一早就把门打开了,这儿像家一样亲切!”
高新区按照“群众需求在哪里,党的阵地就建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聚焦党群服务阵地功能提升和作用发挥,强化阵地“建、管、用”全流程管理,精准回应党员群众需求,推动“红色阵地”切实转变为“人气中心”。
“物理空间”蜕变为“情感归属地”
6月25日上午,举办高新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暨庆“七一”党团队榜样先锋对话会;当天上午,还举办了潍坊软件园“党群同心e家亲 携手点亮微心愿”献爱心活动;当天下午,组织园区重点企业举办了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布局韬略讲坛……
在潍坊软件园党群服务中心,各种党建活动亮点连连,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
1500平方米的数字化党群服务中心成了企业的“共享客厅”。“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宽敞、设备齐全,企业只需申请就能免费使用。”潍坊软件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已构筑起集会议、培训、学习、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10分钟党群活动圈”,更搭载了“智慧云仓”平台,可为企业提供60余项精准服务。
山东东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艳感触尤深:“入驻两年,在园区助力下拿到高新技术认证,客户量实现翻番!”将党建与发展相融合,该园区党组织先后获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两新”组织党建“百千万提升工程”省级培育对象等,潍坊市委“两新”工委党校(党员教育中心)也在潍坊软件园落户,成为新兴领域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
高新区精准区分社区、园区、楼宇等6个领域,制定党群服务阵地建设“1+5+N”工作标准,探索“融汇式”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模式,建成集社会治理、群团建设、人才就业、统一战线等综合服务阵地27处,有效提升阵地服务“受众”指数。硬件与软件同步发力,服务触角直抵最需处。
从“办事大厅”到“温情客厅”
在高新区,打造党员群众“想来、爱来、盼来、还来”的党群服务阵地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街头巷尾的生动实践。
怡心社区每周三晚的“妈妈岗”培训班灯火通明。居民马女士在培训中学会了育婴技能并考取了证书,“如今带娃、工作两不误,日子有奔头!”马女士满意地说。
围绕群众需求,社区先后高标准建设了“超然书房”,为老年人打造了舞蹈室,还巧妙利用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开设了“拾光”自习室等,打造“全龄友好型”文化社区。“我们要绘好‘一老一小一青’的全龄幸福图景。”社区党委书记王晓杰语气坚定。
改变不只发生在怡心社区。清池街道浞岛社区居民刘霞细数变化:“以前办事才来,办完就走;现在没事也爱来坐坐,邻里熟了,生活也更有滋味儿了。”
新昌经济发展区冯家社区的暑期托管驿站刚开班,居民杨素花就抢着报名:“动作慢了哪行?名额‘紧俏’着呢!”孩子在这里学习、玩耍,家长安心工作,党群服务中心悄然成了社区居民的“安心港湾”。
这份亲近感源于一场“空间革命”——高新区持续推进去行政化、去办公化、去形式化和亲民化改造“三去一改”:拆掉隔断柜台,换成开放茶座,活动室全天免费开放……每月月底,各党群服务阵地提前发布下个月活动预告,居民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参与,每年开展各类活动超1200场,吸引居民6.5万余人次,实现了党群服务阵地从“建好”向“用优”的转变。
一壶热茶泡出治理“新配方”
新昌经济发展区寨子社区的“茶议空间”里,茶香氤氲中酝酿着社区治理的智慧。“充电棚建在哪里?托管班怎么管?……”居民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社区干部执笔速记。
社区党委副书记单继智坦言:“村改居后,一开始部分居民对党群服务中心‘不感冒’,宁愿坐在楼前的花坛上晒太阳、拉呱儿,也不推门进来。”茶话会不仅把群众请进了屋里来,更有效破解了干群沟通壁垒,推动构建了“需求-提案-落实”闭环,越来越多钩织、剪纸、戏曲等“达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雅韵戏曲团负责人冯悦波满脸笑意:“社区提供舞台,我们‘七一’登台给乡亲唱戏,比过年还热闹!”
如何让阵地永葆活力?高新区开辟三项“人气指数”监测渠道——流量指数计人次、活动指数看频次、服务指数评满意,10项细化指标让阵地运行效能一目了然。每年优选一批“最聚人气党群服务阵地”,给予真金白银的建设提升经费专项支持,去年以来已有23处阵地获补助共计200余万元。
“我们坚持‘大门常开、群众常来’工作导向,突出政治、文化、治理、服务功能融合,在阵地建设、功能布局、载体搭建、精准服务上下功夫,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聚人气、增活力。”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林伟伟说。
从暑期托管驿站里的童声欢笑,到“妈妈岗”夜校中的专注面庞;从企业共享客厅的智慧赋能,到社区茶桌旁的恳切交谈——高新区的党群服务阵地,早已超越物理空间的限制。当制度设计对接民生渴盼,当红色基因融入市井烟火,这些散布街巷的“小阵地”,便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大能量”。一扇敞开的门、一杯暖心的茶、一方共享的舞台,丈量着党群同心圆的最暖半径。
来源:新派客户端
编辑:李婕宁 王誉林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