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笔墨传情,山水为证。7月1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国美协会员、潍坊学院原美术系主任李大山教授刚刚创作完成《新潍坊十景》,十幅水墨国画以细腻灵动的笔触、独特的艺术视角,将潍坊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娓娓道来,勾勒出一幅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的新画卷。
李大山介绍刚刚完成的《新潍坊十景》。
用手中的画笔绘就家乡情
展现潍坊独特美
7月15日上午,记者看到了李大山已完成的水墨国画《新潍坊十景》。每一处景致都被李大山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生动呈现在宣纸上。蓝天白云下,潍坊风筝博物馆造型独特的建筑仿佛展翅欲飞,与空中飘动的风筝相映成趣,传递着潍坊作为“世界风筝之都”的独特魅力;十笏园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池沼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百年园林的宁静与典雅;自怡园的湖水波光粼粼,荷花尽情绽放,湖边垂柳依依,尽显园林的悠然之美。
画面一转,青州的云门山雄伟壮观,山上的“寿”字摩崖石刻清晰可见,那苍劲有力的笔画,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青州黄花溪流水潺潺,满山春色,展现了山河静美、春意盎然的美好画卷;临朐石门坊,漫山遍野的红叶将山峦装点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沂山山峰高耸入云,山间云雾缭绕,飞瀑流泉奔腾而下,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峡山水库水面辽阔,碧波荡漾,水天一色间,偶有几只水鸟掠过,为这片宁静的水域增添了几分生机;昌乐火山口形态奇特,黑色的火山岩仿佛是大地的记忆,记录着地球的沧桑变迁;青州李清照纪念祠里,银装素裹的古建筑群,飞檐翘角覆雪,尽显古朴典雅,营造出悠远宁静的意境。
81岁的李大山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创作这组《新潍坊十景》,源于他对家乡的深沉热爱和对潍坊文化的执着传承。“潍坊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这些美景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潍坊人民的精神财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让更多人了解潍坊、爱上潍坊。”李大山说。
《满山红遍》
作品融入四季与创新
历时七个月创作完成
创作这组作品,李大山耗时七个月方完成。他从去年冬天开始构思、选题,并多次实地采风,观察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景色变化,收集了大量素材。创作过程中,他反复琢磨每一处细节,力求将潍坊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传统潍县十景不同的是,李大山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将城区潍坊风筝博物馆、十笏园、自怡园等景点纳入画中。为使画面更具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他巧妙融合传统国画技法与现代审美理念,在描绘《鸢飞鱼跃》时,选用潍坊风筝博物馆古典建筑与现代高楼并立,再用桥梁、河流、桃花和柳树点缀,以及空中飞舞的风筝,既呈现城市发展的蓬勃生机,又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氛围。
《鸢飞鱼跃》
《香远益清》展现了自怡园夏日荷塘盛景。画面中,大片荷叶如伞,深浅不一的墨色晕染,以及尽情绽放的荷花,在微风中轻摆姿态,与荷叶相映成趣。“我在很多年前去过自怡园,这次为了把荷花画好,又专门去了三次。”李大山说。
《新潍坊十景》以描绘潍坊的自然风光为主,将潍坊的春夏秋冬表现得诗意盎然、意境深远。同时,作品也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精神。“我想通过这幅作品进一步诠释潍坊‘人杰地灵,道承齐鲁,北海名郡,文化名城’的盛誉。”李大山说。
《香远益清》
“北海”系列作品收官
计划举办专题展览
《新潍坊十景》引起潍坊书画同道的关注,不少书画爱好者对李大山精湛的技艺和作品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赞不绝口。《新潍坊十景》的完成,对于潍坊文化的传播和城市影响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潍坊的文化艺术库增添了新的瑰宝,也为外界了解潍坊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李大山教授年过八旬耕耘不辍,坚持用画笔宣传潍坊。近年来,他潜心创作“北海”系列作品,已完成的宏幅巨制《北海丹青》描绘了五代十国时期韩熙载、宋代张择端及近现代丁东斋、于希宁、郭味蕖等潍坊书画名家,深受文化和艺术界专家好评。巨幅水墨国画《北海文脉图》,重点描绘了24位与潍坊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展现了潍坊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潍坊十景》的诞生,再次证明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深厚功底和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我的‘北海’系列三部曲全部完成了,打算举办一个专题展览并出版画集,让更多人通过我的作品读懂潍坊的美,希望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都能从画中找到与这座城市的共鸣。”李大山说,他将创作更多作品,用画笔讲好潍坊故事,用艺术形式展现潍坊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发展,为潍坊的文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新派客户端
编辑:李婕宁 刘晓哲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