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新闻
格桑花开“潍南情”——潍坊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综述
2025-07-08 07:36:40 编辑:李婕宁

  新派讯 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不仅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援藏精神的接力传承。回顾潍坊对口援藏实践,一批批援藏干部用“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韧劲,出平原、上高原,飞越茫茫八千里,在雪域高原上留下了深刻的“潍坊印记”,书写了跨越山海的壮丽篇章。

  今年7月,潍坊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三年任务圆满完成。9名援藏干部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倾力“六个援藏”工作,谱写出了一幅幅民生改善、民族交融、产业跨代、生态升级的壮阔图景,为南木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潍坊力量。

  潍坊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把脉问诊蔬菜产业。

产业援藏——

点滴突破激活全链条

  帮扶要“造血”,产业是关键。紧扣“中央部署、省委要求、西藏所需、潍坊所能”,工作组围绕特色产业把脉问诊、精准施策,补短板、增优势,唱响米如蔬菜品牌,构建艾玛土豆全产业链条发展。

  聚焦蔬菜产能、效益提升,工作组投资1260万元建设了米如蔬菜发展中心,更新提升了56个蔬菜大棚,为这片土地创造了更多可能。这不仅改善了当地的饮食结构,还铺就了一条致富路。如今,在这里,市场上的常见蔬菜四季皆能种植,效益较以前提升30%。

  潍坊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指导蔬菜种植。

  “跟着蔬菜种植专家学习了一段时间,我已经学会了育苗、掐尖、灌溉、施肥等种植技术。”南木林镇米如村村民次仁卓嘎自豪地说。工作组瞄准培养内生动力,聘请蔬菜种植专家入驻南木林县,传授蔬菜全过程种植、管理技术,轮训当地群众1000余人次。

  让“土豆”变成“金豆”。工作组投资3000余万元,联合山东省农科院、日喀则高原种子研究院和内地种薯企业,提升种质资源,打造示范基地,建设圣地湘巴土豆酸辣粉加工厂,线上线下搭建展销、宣传平台,以全产业链升级打出艾玛土豆全方面提升“组合拳”。截至目前,已提纯复壮优质种薯20余万株,精心引进、培育优质品种10余个,酸辣粉生产车间实现投产试运行,带动群众增收1000万元。

  圣地湘巴土豆酸辣粉加工厂生产线

  “之前种植青稞,亩均收入1200元左右,后来种土豆,平均收入达到了4000元。现在,我们逐步推广种植早熟品种,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艾玛乡德庆村党支部书记潘多算了一笔丰收账。

  延长产业链,用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在土豆酸辣粉生产车间,转动的流水线让艾玛土豆变成一桶桶酸辣粉。“项目投资400万元,预计年产土豆酸辣粉400余吨,年增收约1400万元,开创了艾玛土豆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产业转变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占领市场,让产业发展更有动力。针对运输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低现状,工作组举办“南木林—潍坊”招商推介等系列经贸洽谈会4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25个;搭建“藏品入鲁”平台,在潍坊设立西藏民族文化交流中心、西藏特色产品体验馆,为两地企业贸易往来、对话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创设了新桥梁。

  帮,就要帮到点上;扶,就要扶到根上。以产业为笔,饱蘸创新与奋进之墨,在南木林县广袤的土地上展卷挥毫,工作组用三年时间勾勒出蓬勃发展的新图景。

  潍坊援建艾玛乡拉布遵村桥梁

民生援藏——

枝叶关情温暖群众心

  在南木林县民生发展轴上,潍坊元素浓墨重彩。

  海拔4505米,南木林县仁堆乡完全小学操场上,潍坊风筝展翅高飞。“孩子们非常喜欢足球,之前在布满蒺藜和杂草的土操场上踢,运动起来容易受伤,现在潍坊援藏工作组帮助我们修建了一个新的塑胶运动场,孩子们可以自在踢球。”南木林县仁堆乡完全小学校长次望加措脸上挂满笑容。

  时间拨回两年前,工作组在深入各学校实地调研后,切实掌握学校建设所急所需,在援藏“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中,投资4500余万元,新建15所小学塑胶运动场,组织优秀足球队员到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集训,夯实学生健康成长、足球队员成才基础。在日喀则市“鲁藏同心杯”中学生足球邀请赛中,南木林县二中连续两年蝉联初中组冠军,用耀眼成绩诠释着塑胶运动场建设的重大意义。

  教育关乎未来发展,工作组始终坚持把教育援藏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接续实施孔子学堂、暖手房建设全覆盖工程,创新构建“1+1+1+X”教育结对帮扶机制,两地学生实现面对面交流,让全县2万余名学生直接受益,南木林县小升初、初升高成绩跃居全市第二。

  在南木林县潍坊小学孔子学堂,老师正在向孩子们展现潍坊风筝、年画等潍坊特色手工艺品,教授国学知识。“在孔子学堂里,孩子们逐渐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推动了文化融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木林县潍坊小学党支部书记乔松表示。“孔子学堂”全覆盖成效显著,典型做法得到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

  医疗筑牢群众健康防线,工作组投资1960万元,新建茶尔乡、索金乡、热当乡卫生院综合业务用房,为南木林县中心医院购置医疗体检车,配齐心电图仪、生化检验等医疗设备,“硬件”得到显著提升。标准化产房内,待产孕妇得到全程监护,全部顺利分娩,无一例事故;手术室内,由潍坊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医疗队帮助带出的手术团队,熟练地救治病人。

  “三年来,潍坊向我们医院派出四批25名医护专家,指导我们开展了无痛分娩技术、腰硬联合麻醉下剖腹产术等首例手术10余台,带出了多支团队,累计为4万余名中小学生、农牧民群众查诊,既增强了我们医护人员的本领、信心,又让群众生命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南木林县中心医院院长强巴告诉记者。

  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始终是工作组最牵挂的事。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工作组把资金投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领域,用援藏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南木林县山多、河流多,偏远地区更是山高路险,工作组安排专项资金实施民族团结民心工程,在崇山峻岭中施工,建成12座高承载力桥涵,把安全、幸福连通到群众的心坎上。

  “村里的牧场和田地全部坐落在拉布曲河的西南岸,之前没有桥,夏季河水湍急,无法运输草料和作物,学生上学、村民看病都是难题,需要从山的背面绕行。现在有了路和桥,非常方便。”艾玛乡拉布遵村村委会主任旦赠塔杰告诉记者。

  这样的“幸福”还有很多,工作组投资3759万元,改造提升潍坊路,风筝路灯浸润全城;建设南木林镇米如村和美乡村、艾玛乡山巴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硬化路连村到户;新打民族团结井,安全水通向千家万户;购置新能源公交车,让南木林县告别无公交历史,群众出行更加方便。

  潍坊援藏干部规划建设的雅鲁藏布江北岸生态示范区

生态援藏——

绿树成荫焕发新希望

  “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这是二十多年前南木林县的真实写照。2002年,潍坊援藏干部抵达南木林县,开始了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他们怀揣“荒滩变绿洲”的誓言,在石头堆里种树,在荒滩上播种,规划建设了雅鲁藏布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创造出了雪域高原上的“塞罕坝”奇迹。

  如今,站在南木林县艾玛大桥上,向雅鲁藏布江北岸望去,昔日黄沙漫卷的荒滩已蜕变为生机勃勃的绿洲,榆树、柳树、藏川杨与河流相依,微风轻拂、植被摇曳。

  “之前这里草都不长,春季、冬季风沙特别大,每天桌子上都覆盖着一层尘土。现在不一样了,不仅家里干净了,氧气也越来越充足了。”南木林县艾玛乡山巴村村民次仁顿珠说。

  接力打一场“生态胜仗”,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在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共建林”活动,栽植各类苗木2万余株,安排90万元保障日常管护,投资300万元改造提升水渠、管网等水利设施,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垦5000余亩良田,周边2万余亩耕地得到充分保护,土豆、青稞等作物产量得到大幅提升,系列举措让示范区绿意更浓、成效更足。

  当地农牧民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在开垦之前,家里只有11亩耕地,现在增加到43亩,日子越过越好了。我还在这里当护林员,收入很可观。”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护林员米玛说。

  在绿水青山中找出路,向生态环境要效益。工作组助力当地成立营造林合作社,培养林业种管技术工人,每年向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输出3000余人,实现每年增收4000多万元。

  务实推动生态林向经济林发展,工作组尝试发展特色林果业。在县城周边、艾玛乡及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栽植榛子苗11000余株、80余亩,建成全县首个“山地+平原”榛子经济林示范种植基地。

  漫步旺普拉桑山,成排成行的果榛苗木布满了山坡,之前光秃的山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来自潍坊诸城的榛子树。一颗颗小小的榛子果实,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着另一种产业发展可能,引导更多群众端上“生态饭”,踏上“致富路”。

  守住绿水青山,就能创造价值难以估量的金山银山。现在的南木林县已经步入了绿色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开始在绿水青山中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真谛。

  山海新潮润荒川,万里写入胸怀间。在漫长的时光中你来我往,风筝飞越千山万水,格桑花飘过山川大海,潍坊援藏故事还在继续,潍南两地的距离不断拉近。

  

来源:新派客户端

编辑:李婕宁 王誉林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