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初夏的潍坊,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5月23日至25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雁行”实践团一行25人踏上这片热土,开展为期3天的考察之旅。
他们走进企业、文化场馆和红色教育基地,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触摸潍坊的产业脉动与精神传承。这场实践不仅是“知行合一”的生动课堂,更与潍坊市近年来纵深推进智联百校行动紧密呼应,为校地协同创新写下鲜活注脚。
思维碰撞:在交流中锚定未来可能
“潍坊的产业布局既有传统制造业的深厚根基,又有新兴科技的前瞻布局。”在座谈交流会上,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等部门与实践团展开深度交流。在潍清华校友代表分享着扎根潍坊的故事,实践团成员代表介绍了有关科研成果,市内重点企业代表则抛出“技术攻关”“人才合作”的橄榄枝。这场思维碰撞,让清华学子们看到潍坊这座城市的开放胸襟正转化为招才引智的强劲动能。
清华学子潍坊行座谈交流会现场。
对话产业:解码创新发展密码
实践团首站便深入潍坊产业一线。在歌尔股份的科技体验中心,VR设备和智能穿戴产品令学子们惊叹,彰显了该企业作为“中国VR 50强榜首”的强劲实力。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独角兽”气质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智慧农装、真空磁悬浮飞轮储能等六大板块的前沿布局,让学子们看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爆发潜力。而潍柴集团的科技展馆则如同工业史诗现场:连续四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柴油发动机、全球销量第一的重型变速器,以及6000余名研发人才构筑的“人才磁场”,生动诠释着“买设备不如买技术,买技术不如买人才”的发展哲学。
材料学院23级硕士生余雨宸说:“潍坊这片沃土,对于科技发展、硕博就业有着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希望今年秋招时可以在校内的招聘会上看到今天参观的这些企业。”
清华学子一行参观潍柴集团科技展馆。
参观歌尔科技体验中心。
参观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厅。
追溯精神:从革命印记到文化根脉
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中西合璧的建筑静默诉说二战时期的国际和平往事,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潍坊申创“国际和平城市”的文化基石。中国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的七大展区如时光隧道,从“丝绸之源”到“丝绸之光”,串联起昌邑作为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源头的辉煌过往。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里,龙头蜈蚣造型的建筑与各国风筝珍品相映成趣,“世界风筝都”的文化自信扑面而来。潍县战役党性教育基地的VR体验,让“战必胜,攻必克”的攻坚精神穿越时空。郑板桥政德教育馆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则以清官廉吏的典故,为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德课。
参观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
参观中国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
参观潍县战役党性教育基地主展馆。
参观郑板桥政德教育馆。
“本次潍坊行活动,我们不仅学习了抗战先辈的红色精神,而且在参观企业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潍坊科技发展的前景,对于材料学子来说,切实感受到了我们能够为国家进步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雁行”实践团团长李鑫说。
三天行程,从歌尔的智能硬件到潍柴的动力系统,从柳疃的丝绸古道到潍县战役党性教育基地的革命足迹,潍坊以“产业实力+红色底蕴+文化魅力”的三重和弦,向清华学子奏响立体的城市乐章。这里不仅敞开了产业合作的大门,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活力,成为人才扎根、成长的热土。而清华学子带走的,不仅是实践见闻,更是一份与潍坊共绘未来的憧憬与信心。
新派融媒体记者:肖雪/文图视频
编辑:刘晓哲 孙锦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