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多措并举将历史诗词资源转化为现代文化现象—
让词心诗意生出永恒年轮
新派讯 初夏时节的潍坊青州,垂柳蘸着粼粼波光写下一片青绿。范公亭公园前,一曲《如梦清照》的吟诵裹在唐楸宋槐的清香里随风飘散——4月19日,第一届李清照诗词文化周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游客、群众共话李清照,将这座古城拉回宋时的烟雨诗意。而在半年前的诸城超然台,苏轼“诗酒趁年华”的豪情也借由“东坡行旅”恣意挥洒,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级文化事件。潍坊,这座齐鲁腹地的千年古城,何以让诗词文化迸发出如此强劲的生命力?
李清照诗词文化周开幕式现场
唤醒记忆
助推诗词文化焕发新光彩
潍坊的诗词基因,早已浸润于山河肌理,流转于千年文脉。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在此泼墨题壁,那些落笔成诗的雪泥鸿爪,化作绿肥红瘦的词心、把酒问青天的襟怀,在古城经纬间生出永恒的年轮。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在超然台写下“明月几时有”的千古绝唱;李清照屏居青州近二十载,留下“莫道不销魂”的婉约风华;欧阳修笔下的“晴明风日家家柳”,至今仍在古城的巷陌间摇曳……这些诗词不仅是历史的珍奇瑰宝,更是城市的“文化密码”。
这些流传千年的“文化密码”,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4月20日,《此花不与群花比》讲座在青州广电大剧院举办,知名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从“信美东方第一州”“我报路长嗟日暮”“此花不与群花比”三重维度,立体勾勒出李清照的文学宇宙。在讲座中,蒙曼抛出“青州三宝:青州名、青州笑、李清照”的“新编民谚”,大屏幕上应声而现的“海岱惟青州”朱批拓片、微笑佛像与李清照画像交相辉映,历史烟云与当代激情在此碰撞。
4月19日,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雨在青州广电大剧院以《易安词的第一读者》为题,还原李清照在青州的雅趣生活,并深度解析李清照超越时代的文学洞察。连续几日,由马瑞芳、王兆鹏等专家学者带来的文化名家讲堂系列讲座,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共情叙事,带领诗词爱好者及听众感受文化血脉的跳动。
“情牵家国·意在超然”“东坡行旅”潍坊(诸城)游宣传推介活动现场(资料图)
创新密钥
成就诗意的“破圈”与重生
对这些宝贵的“文化密码”,潍坊在做好静态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学术研究、文旅活动与产业融合等方式,将历史诗词资源转化为现代文化现象。
2023年,潍坊诗词学会紧扣时代脉搏,与现实生活同频共振,推出“新词入诗”原创诗词专辑。
2024年9月22日至24日,诸城市举办“情牵家国·意在超然”“东坡行旅”潍坊(诸城)游宣传推介活动,通过“诗酒趁年华”“酒酣胸胆尚开张”“千里共婵娟”三个篇章发布潍坊文物和旅游游径,同时设置“超然台对话超然楼+苏轼的邀约”表演环节,推出中国首条文物主题游径——“东坡行旅”及“随太守·游潍坊”苏轼文化遗址遗迹考察,将苏轼的密州足迹转化为研学路线与实景演出,游客可体验“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亦可感受“试茶古寺春”的意境。近日,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推介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入选特别推荐案例。
青州李清照文化研究会会长闫金亮介绍,近几年,青州成立青州李清照研究会、修缮李清照纪念祠、召开中国·青州李清照历史文化学术交流会、举办“我心目中的李清照”全国海选活动、第五届中华诗人节暨第三十七届中华诗词(李清照词作)研讨会等多项文化活动,有关李清照的文创产品也被融入青州市的旅游事业。本届李清照诗词文化周期间,百家旅行社代表齐聚青州,深入体验青州文化,打响李清照文化品牌,持续扩大影响力,让诗词从书本跃入生活,让历史人物成了可对话的“现代偶像”,让古老文化焕发活力四射的青春气息。
近千年前,李清照把“归来堂”变成她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文化沙龙”。如今,诗词也可变成真实可感的生活——在潍坊市博物馆的“归来堂”展厅,通过李清照与赵明诚“斗茶”的生动场景,让宋人生活展现在游客眼前,让他们充分感受千年诗意。
通过科技赋能,诸城超然台全息投影技术让苏轼“穿越”千年,与游客共赏明月;在济南大明湖畔,以李清照为原型的数字人“易小安”,实现了从诗词朗诵到国风舞蹈,从历史讲解到方言段子无缝衔接;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观众可与当代“数字易安”同台对话,千古第一才女仿佛穿越时光娉婷而来,实现历史与当下完美融合。
这些尝试,与杨雨讲座中带来的涵宇宙演绎和蒙曼讲座中“文史互证”的鲜活叙事不谋而合——潍坊正以“考古式”的严谨梳理历史、重塑名人,将散落的诗词遗迹串联成现代化可触摸的诗意长廊,让人们共赴文旅融合的诗与远方。
李清照诗词文化周期间举办的文化名家讲堂
全域联动
绘就星火燎原的诗意版图
潍坊的文化积淀如一幅流动的千年长卷。范公亭公园内,游客身着古装遥看画船,或手执团扇轻吟《声声慢》,古树垂柳下茶香氤氲古韵绕耳,诗词与市井烟火交织成趣。
一个接一个“爆款”文化现象的背后,是传统诗词与现代生活的深层共鸣。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王兆鹏在李清照诗词文化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青州是他研究李清照的起点,早在36年前,这里就曾举办过李清照国际研讨会,他携第一篇研究李清照的论文前来参加,与国际学者共话李清照。苏东坡和李清照这对“宋词双璧”的作品,被译为多国语言,在国际上深远传播,甚至形成“中国词风”热潮。
而蒙曼在讲座中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解读,令潍坊的文化肌理愈发清晰——相较于韩偓《懒起》的客观直白,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更显曲意婉转和敏锐细腻,黄机等后世词人的生硬模仿,则反衬出李清照的不可复制性。李清照的高明,在于她既传承了前辈的意境,又开创“以俗为雅”的新风——潍坊的文化创新,同样需要承古拓今的胆识。这种创造性转化,助推潍坊深入挖掘诗词文化的精髓。
“东坡行旅”潍坊(诸城)游宣传推介活动中,诸城以“东坡行旅”为轴,串联国内15个城市单元,围绕超然台、黄茅冈等历史遗迹,打造“东坡书院”研学基地;临朐依托沂山诗会,挖掘明代散曲第一人冯惟敏的《海浮山堂词稿》,将诗词散曲与山水旅游深度融合;本届诗词文化周期间,青州联合李清照行迹中几大重要城市联动举办“清照行旅·千年文韵——李清照文化书画联展”,将观众引入诗书画交织的时空漫游。
这种从“单点闪耀”到“星火燎原”的蔓延之姿,恰如蒙曼对青州的寄语:“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但都愿意来听一个几百年前女词人的故事,说明这里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这是最重要的力量,希望这种力量有一天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迸发出来。无论我在哪里,我一定会为之加油、鼓掌、喝彩!”
蒙曼手执密钥,叩响时空之门——当大屏幕水星环形山的李清照穿透千百世,与仰望星空的每个凡人遥相对视,沉睡的文明碎片骤然聚合成璀璨的星图。
诗词的活力,在于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下的呼吸、未来的脉动。从李清照的婉约到苏轼的豪放,从历史深处到时代潮头,潍坊正以诗词为笔,书写一座城市“文艺复兴”的重磅史诗。
新派融媒体记者:陆菁菁/文
陆菁菁 宋寿爽/图
编辑:冯淑杰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