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冰淇淋
日前,有网友曝出一根雪糕有14种添加剂,“吃雪糕还是吃添加剂”成了网络内外热议的话题之一。而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雪糕添加剂大都在10种以上,甚至有些冰淇淋雪糕添加剂数量达到了22种。雪糕到底含有多少添加剂?这么多的添加剂吃到人体里是否安全?对此,市质监局食品科专家表示,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剂量都有严格规范和要求,一旦超出食用标准,对身体将造成潜在危害。
记者调查——
普通雪糕添加剂10多种,10块钱以下的冰淇淋不含牛奶
“前两天,给孩子批了一箱雪糕,苹果、草莓、仙桃……雪糕上的水果画很诱人,可吃了后只有味却见不到一丝果肉。一看配料表,我明白了,原来这些水果味,全是添加剂调出来的。”日前,市民王洋打进本报热线反映。他担心,这些添加剂对孩子身体有害。
记者在市区多家雪糕零售店探访时发现,几乎所有雪糕的配料表上,都罗列了不少添加剂,少则七八种,多则十几二十多种。以伊利巧乐兹经典巧恋果雪糕为例,配料表的46项中,属于乳化剂、增稠剂、人工色素之类的添加剂竟有22种;另一款蒙牛“绿色心情”雪糕添加剂也不少,除了固定的食用香精外,还含有麦芽糖醇、山梨糖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80、甜蜜素等十余种添加剂;雀巢笨NANA、梦龙冰淇淋等也都含有增稠剂、乳化剂、食用香精等各种添加剂。
“这些都是允许添加的,产品都合格。”见记者拿着雪糕数添加剂,店主刘先生警惕地说,自己所卖的产品,均是合格产品。探访中,刘先生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雪糕等冷饮产品上,压根就不会标注这么多食品添加剂,多用甜味剂、增稠剂、增味剂之类的标一下,看起来只有几项。
“后来,《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要求必须标注添加的食品添加剂成分,雪糕等产品上才标注出多种添加剂名称。”刘先生告诉记者,没标注时没多少质疑,标注了反而质疑声越来越多。
在凯德广场一家名叫奶茶物语的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块钱以下的“牛奶冰淇淋”,都是由冰淇淋粉加色素勾兑的,成本1块钱,一滴牛奶都没有。
继续追问——
没添加剂就不成冷饮?就是“老冰棍”也得9种添加剂
夏令冷饮产品为何要用这么多食品添加剂?近日,记者来到行政街,找到一位冷饮产品代理商杨先生。
“不放添加剂,哪来口感?大家熟悉的‘老冰棍’棒冰,很多人都以为是水加奶粉调出来的,其实都是用自来水和香精兑成的,牛奶味是9种添加剂组合出来的!”杨先生告诉记者,雪糕的添加剂主要有4类:调味、着色、塑形、乳化,它们都是构成雪糕好口感所必不可少的成分。按杨先生的说法,没有这些配料,雪糕的质地就没法均匀,冻出来的状态就像大冰块一样硬而难吃,既不甜也没有风味,还非常易化成水,难以吸引消费者。
根据杨先生提供的厂商电话,记者进一步求证后得知,生产雪糕等冷饮产品,确实需要食品添加剂,同时,这家颇有知名度的雪糕厂商工作人员坦陈,很多写着各种水果味或奶味的雪糕,其实可能根本就不含水果和牛奶,只是通过添加剂调味,来达到产品口感好的效果。
“对添加剂的使用,国家有严格规定。”该厂商技术人员表示,只有按规定量使用,产品上有QS标志的,才可以放心吃。
安全隐忧——
添加剂还有多少隐身?多种添加剂混食有害健康?
“有些产品上,一连串的添加剂后面,还加了一个‘等’字,那还有多少添加剂未标上?”王洋告诉记者。不单单是“等”字背后留有悬念,很多产品配料表上,只是写了添加剂名称,但到底添加了多少,则没有标注。
王洋称,若是一些厂家为了追求口感和塑形,超量添加添加剂,那消费者又如何知道?“还有一些小作坊生产的,上面标注得就更不清晰了。”那么多的食品添加剂,单独一种经过了国家风险评估,但多种混在一起食用时,又会不会导致危害呢?
对此,市质监局食品科陈科长介绍说,国家也有严格的规定。“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超过1。”陈科长表示,正规的冰淇淋生产厂家,会对每个批次的产品均进行检测,合格才出厂,而监管部门也会对食品添加剂的量进行监督抽检,为消费者把关。
专家释疑——
有无QS标识最关键,添加剂超标危害大
一支雪糕多达22种添加剂,吃了无害?近日,记者就此咨询了奎文区工商局食品办科长李德武。
“对于食品添加剂,市民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一提添加剂就觉得其‘有毒’而色变。”李德武表示,对于雪糕等冷饮产品,不在于它有多少种食品添加剂,更应该注意的是,每一种添加剂的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又是不是国家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
“如果是允许使用的,且产品经过质量认证,也就是说包装上有QS标志的,安全性没什么问题。”李德武告诉记者,消费者在选购冷饮产品时,首先要查看品牌、QS标识、配料等信息,可以选择添加剂种类和数量较少的产品。对于没有QS标识,厂名、地址信息不全的,消费者应谨慎选择。
“寒凉的雪糕对肠胃刺激很大,很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和胃肠道疾病,过量摄入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负担。”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金梅表示,单从营养学考虑,冷饮产品不属冷饮食品,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吃,因其不是高糖就是高脂,儿童、孕妇、肥胖人群尤其要注意少吃含添加剂较多的食品。
原潍坊食品冷饮厂雪糕配料工揭秘——
上世纪的潍县“老雪糕”是用水加奶粉、鸡蛋调出来的
记者通过连日的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市区雪糕市场已被青岛鼎喜、淄博美仑以及雀巢、蒙牛、伊利等外地品牌占据,很少能见到本地品牌的身影。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潍坊有不少本地雪糕冷饮厂。经多方打听,记者联系到原潍坊食品冷饮厂雪糕配料工人董百祥。他向记者揭秘了潍坊本土“老雪糕”的生产过程。
据了解,原潍坊食品冷饮厂有着近20年生产冰糕、雪糕等冷饮的历史,最后一批雪糕出厂是在1997年。“我们厂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生产冰糕了,从最初最简单的冰棍到后来的牛奶雪糕、冰砖,都在市场上很畅销,最红火的时候白天晚上不间断生产,还供应不上,外面等着批发的商贩能排成长队。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董百祥回忆。
董百祥告诉记者,期间,他从搬运到配料再到发货,什么工序都干过,光雪糕配料就做了两年,所以对“老雪糕”的制作工序很清楚。1997年,冷饮厂由于经营不善停产,自己和老伙计们不得不离开了雪糕配料岗位,老潍县雪糕也在市面上没了踪影。
“那时做冰棍儿都是用食用香精、白砂糖和海藻酸钠稳定剂。做雪糕的时候会用到奶粉,有时还放上鸡蛋等。尽管花样和口味没有现在这么多,但雪糕里几乎不用添加剂,比现在的雪糕健康多了。现在,我建议孩子们少吃雪糕。”
(记者 张玉 杨金涛)
编辑: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