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近年来,潍坊强化政策支持、示范创建,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培育出一批经营规模适度、管理水平高、发展效益好、服务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以万计的新农人用现代化技术、产业化思维,在千里沃野大展身手,主动扛起维护粮食安全的重任。
当前小麦进入抽穗灌浆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在潍坊昌邑青阜农业综合体,小麦专家于海涛带领团队成员仔细查看新品种的性状。
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站长于海涛:“都是差不多的地块,这个品种就表现出更好的抗病性,就好像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咸的,病虫害一闻这个品种的小麦,就觉着,这不是我的菜。”
青阜农业综合体地处潍坊昌邑北部柳疃镇,毗邻渤海,有近14万亩不同盐碱化程度的耕地和荒地。过去在柳疃镇,盐碱地曾是荒凉贫瘠、不毛之地的代名词。
潍坊昌邑柳疃镇青阜村村民孙光志:“过去咱这个地场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好年头打个一二百斤(粮食),遇到涝了也白搭,旱了也白瞎。”
要想多产粮,首先要对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依托当地龙头企业,采取村企社共建经营模式,青阜农业综合体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两种方式整合土地资源,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经营。
潍坊昌邑柳疃镇青阜村村民孙德伟:“当时我们觉着青阜承包这么多地,肯定得赔。老少爷们都劝他,有这个钱干点什么不好,往这盐碱地里投,就跟地里的作物一样,白瞎了。”
潍坊青阜农业综合体生产经理徐光亮表示,当时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盐碱地里一定也能种出金疙瘩来。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得有规模。
坚持盐碱地也能“土里刨金”的青阜农业综合体,先投资2100万元打井21眼,铺设36公里的主管道,把水引到青阜村,又投资2000万元,建设23个大小水库湾塘储备雨水,保证了旱能浇、涝能蓄。与此同时,还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逐步形成了“引水蓄水、提取卤水、深翻土地、淡水压碱、作物吸盐、培育良种”盐碱地改良的六步法。从栽培技术、植保措施再到管理技术,盐碱地成了省市县三级专家团队的试验田。
“把‘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系。今年我们选育的耐盐碱新品种潍麦16通过了山东省审定,将大面积在山东省推广种植。”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站长于海涛表示。
目前,在潍坊昌邑柳疃镇整村土地流转村庄达到17个,全部流转托管土地达到10.2万亩。其中的核心村青阜村2023年分红9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72万元。
潍坊青阜农业综合体生产经理徐光亮:“现在数万亩庄稼长势和田间管理情况可以通过智能控制中心的大屏实时监控,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节本增效,去年亩产小麦达到了1000斤,今年我们有信心在此基础上再提高。”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潍坊进一步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在潍坊高密万亩良田家庭农场,3000亩小麦今年吃上了定制餐。
潍坊高密市万亩良田家庭农场总经理王伟利:“我们根据天气变化、土壤墒情还有小麦生长情况来进行判断浇水施肥的最佳时机,通过这种科学精准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可以达到一个高效而且节水节肥的效果,大约能节水40%左右,节肥30%左右,每亩地增产150~200斤。”
如今,潍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3.4万多家。省级以上示范主体数量居全省第一。2023年全市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6万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2728万亩次,服务小农户117.9万户,服务粮食作物面积为1911.1万亩次。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迟慧娟:“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统一开展生产经营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将有关涉农项目向粮食类经营主体倾斜,提高财政补贴效率,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