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家教沙龙 | 家校携手 “育”见美好
2024-10-14 10:30:56潍坊融媒 编辑:王洁钰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新时代背景下,全社会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这也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原有模式提出了深刻挑战,家校共育成了时代的选择。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家长的深切关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将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位“并肩作战”的教育者,强调两者应行动一致、对孩子提出相同要求,并志同道合、秉持共同信念。

  为了探讨如何构建良性的家校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潍坊天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孙晓晨,请她讲讲如何携手同心,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贵在同心

  孙晓晨表示,作为一名深耕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她深切地认识到家长与学校携手合作,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她回忆说,之前,曾有一位新转入班级的学生小文(化名),性格内向,学业成绩也较为薄弱。但在与小文家长进行细致交流后,她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极为关注,只是缺乏恰当的教育方法。

   因此,她建议家长每天腾出一段时间,陪伴孩子共同阅读、完成作业,并尝试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密合作与不懈努力,小文的学业成绩显著进步,她在学校的表现也愈发积极主动。这一转变也充分证明,家长的深度参与不仅能有效协助孩子克服学习难关,更能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家校共育呢?孙晓晨对此作了解释,“共”是家校共育的核心精髓,它要求家庭与学校之间紧密联结、协调一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家长应当与学校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形成良好的配合,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应首先信任并接纳老师的建议,以真诚、开放的态度与老师沟通,分享孩子在家中的真实情况。这样,老师便能基于孩子的实际状况,提供更加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帮助,逐步引导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家校之间也能消除“信息孤岛”,避免各行其是,从而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教育环境。

尊重信任老师

实现教育双向奔赴

  每位家长都渴望老师能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关注,并期望能与老师保持随时随地的顺畅沟通。然而,有效的沟通是双向的,它要求双方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真正实现沟通的目的。孙晓晨表示,教育本质上是一项专业活动。尽管现在的家长们持续学习,不断进步,拥有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和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干涉学校老师们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方式。当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与教师存在分歧时,应秉持尊重与信任教师的原则进行沟通,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的积极沟通效果。反之,如果家长将质疑教师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在学校也会表现出对老师的怀疑和疏远,这将不利于正常的教学开展。

  孙晓晨提醒家长,在沟通关于孩子的问题时,应以“私下”交流为主,避免在班级群内发表可能引发争议的言论,同时也不要“越级”沟通,以免将简单的交流转变为对老师的额外压力和负担。直接且有效的沟通渠道往往最能实现沟通的目标。

  当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需要与老师沟通时,家长也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孩子,切勿因心疼孩子而一味为其辩护。家长应根据老师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全面评估,不应仅凭孩子的一面之词就作出判断。在与老师的沟通中,要力求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如果孩子确实犯了错误,老师的恰当处理能让孩子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并找到成长的机会。此时,家长不应过分关注孩子的错误本身,也不应回避老师的批评,而应携手老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支持鼓励孩子

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

  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看,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孩子逐步学会请教老师是一项需要发展的基本学习能力。孙晓晨表示,提问也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建立勇于思考、勇于提问的精神,家校携手共同提升学生的自学、请教问题等个性化学习能力。

  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对有的孩子来说,要做到轻松自如地去请教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需要克服心里的畏难情绪,有的会担心遭到老师的拒绝,有的害怕老师会对自己留下不好的印象……家长要先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共情,与孩子沟通时,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客观地和孩子讨论分析如何去向老师请教,请教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引导孩子们消除心里的担忧。

  孙晓晨还提醒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后,要主动和老师沟通并合作,让老师知道,孩子目前有这方面的畏难情绪,请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主动询问或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请教老师的第一步,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当孩子走出了突破自我的第一步后,家长也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表扬,并向老师反馈孩子的积极情绪并表示感谢,同时将老师对孩子的积极评价反馈给孩子,成为师生之间正向信息互动沟通的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家庭与学校要深度沟通、密切合作,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学校与家庭携手并进,共同托举孩子的美好未来。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