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今年来,峡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为抓手,推动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学校食堂全面实行培训到位、整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的“4D管理”模式,所有学校食堂建立了“互联网+明厨亮灶”的立体监管体系,呵护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共计2.3万余名师生的校园用餐安全。山东新和盛飨食集团“食品生产+原料产业(饲养、屠宰、初加工)”链条产业运营发展模式,被潍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肯定并推广。
建立用好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机制。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系统监管一张网理念,将监管“触角”向下延伸,查问题、帮支招、促整改,确保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快处理。食品安全属地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确定区、街、村三级包保干部261人,按层级包保全区683家食品生产经营业户,明确了监管区域、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将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纳入网格管理,做到“定格、定人、定责、定标”,不留死角盲区,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安全工作监督管理网格。
组织人员轮训,强化示范引领,夯实包保人员基本功。组织现场培训、考试,打造示范点现场指导、讲解、推广等一系列举措,保障了阶段性“两个责任”包保工作圆满落到实处。一方面,做好动员,对照包保干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厘清包保干部职责任务、时间节点、工作标准等,先后在3个街道现场对50余个社区、村干部进行培训,解决困扰基层包保干部的疑虑。另一方面,遴选流通、餐饮、生产环节经营业态5家,通过集中打造、现场录入、后台审核等方式,联动展示试验成果,让经营业态和包保干部直观体验。将包保干部信息、包保任务、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岗位职责等相关记录上墙公示,针对现场查摆出的问题,立即进行现场整改,进一步提升精细化工作成效。
点线面结合发挥包保作用,常态化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延伸触点,问题“快发现”。探索实行“首查指导—复查完善—三查到位”的三查保障机制,对监管对象跟踪监督检查。对复查不合格的经营单位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力求每个监管对象达到规范生产经营。在三查环节,发挥好一线包保干部“哨点”“触点”作用,对基本合格的经营单位引导其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完善;对检查不合格的单位,督促按期整改,引导其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完善;对于拒不配合、不履行主体责任的经营者,问题在一线发现后,直接转化为案源。今年以来,峡山区市场监管局已收到相关案源6件,占办案比例14.3%,让经营者感受到监管就在身边,倒逼守法经营。两级联动,问题“连线办”。建立并推行“一线吹哨、市监报到”机制,对督导发现的问题,一线干部进可以直接联系市场监管人员,形成“派单式呼叫”,让基层干部既当督导员认真督导,又当派单员掌握工作主动权,激发干部积极性,形成部门—属地联动响应一条线,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今年以来已实现吹哨报到30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20余条。协同支招,服务“面对面”。跟进现场指导,对新申请办证的食品经营单位,监管人员与包保干部一同及时现场核查指导,让经营者的困难当面提出来,把现场布局不到位的当面指出来,把政策法规当面宣讲出来,实现普法守法监管服务“一条龙”。今年以来已实现三方当面核查50余户,提出合理化建议6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