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晨曦微露,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笔直的马路上,重新粉刷后的路标清晰明确,道路两侧的树木花草生机盎然,临街商铺的牌匾统一有序,清澈的水系给城市增添了几分灵气。这是近日记者驱车在昌邑市平安街时的直观感受。
“城市品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骨架’。我们从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管线设施、市容秩序和临街立面六个方面,全面打造‘序、净、绿、美、新’的‘民生路’,让群众幸福不断加码。”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郑雨送说。
一楼一街的焕新,无不给百姓带来真切的获得感与归属感。近年来,昌邑市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城市建设有速度,服务百姓有温度,实现从“住有所居”到“宜居优居”跨越,铺就城市宜居幸福底色。
城市品质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微更新”让城市焕发新活力——完善基础设施,让老旧小区“逆生长”,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0个、惠及居民6590户,完成棚改项目60个,10290套完成回迁安置;探索小区充电桩棚建设试点,完成6个小区58处场地勘察和设计,建成后可满足145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建成“口袋公园”59个,初步形成城市公园绿地便民十分钟服务圈全覆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2.3平方米,城区道路雨污分流比例达100%,6331盏路灯实现节能改造,亮灯率达99.3%,城区累计建设公厕42座、环卫驿站30处;扮靓城市颜值,城区深度保洁面积比例达75%,机械化保洁面积达85%以上,形成“桶、箱、亭、房、站、厂”全链条垃圾分类收运处体系……
一串串数字背后折射的是昌邑市惠及民生的努力。“我们聚焦城市更新,补短板、强设施,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样板’。”昌邑市住建局局长梁永彦说。
让“民生清单”变“宜居账单”,还需要在城市管理上用足“绣花功夫”。
昌邑市先后设置错时市场、便民市场、疏导点和夜市等共45个,托起周边群众生活“稳稳的幸福”;
改善辖区农贸市场交易环境,提升农贸市场经营秩序,共计投资500万元对城区5处农贸市场进行规范提升,引导市场周边15处流动摊贩就近到市场入场经营,曾经的“脏乱差”华丽转身“洁净美”;
将门店牌匾纳入城市规划,按照《潍坊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对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本着“公共利益优先、提升市容、鼓励创新、通俗实用”的原则,制定了《昌邑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专项规划(通则)》,形成了“一带、两心、五轴、六节点”的规划布局,实现广告牌匾服务“掌上办”;
用好每周一次徒步巡查、每周一次问题整改、每月一次会商研判、成立一支应急专业队伍、招募一批“城市管家”志愿者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已巡查道路31.7公里,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