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热点
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 医者仁心“志愿红” “心跳行动”护生命
2025-07-14 15:35:12 编辑:聂臻臻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市人民广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爱心档案 

“白大褂”普及急救知识

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在潍坊城区各地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科普各项急救知识,让许多参与者受益。

  张军桥在幼儿园进行急救知识专题培训。

  “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原队长由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军桥担任,主要服务内容为科普培训心肺复苏、AED、海姆立克等急救知识。5年来,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培训活动400余场,受益群众超2万人,200余名有着丰富临床抢救经验的成员参与其中。“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还积极配合潍坊市红十字会的急救普及计划,在全省率先开设“CPR+AED”培训班,让更多人学会了专业的急救方式,极大地提高民众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

  张军桥(左一)在学校开展培训。

 暖心故事 

“心跳行动”会继续下去

  当猝死、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抢救的及时与否往往决定了生命能否延续。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志愿者们也见到和了解过很多因现场人员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缺乏而造成终身遗憾的案例。张军桥更是深知这一点。2020年,张军桥与同事援鄂归潍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于是化“心动”为“行动”,带着自费购买的医学模拟人到市人民广场“摆摊”,传授心肺复苏术,活动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

  张军桥(左二)为留学生培训。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如果凝聚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和专业人士,将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受益。”同年,在医院的支持下,张军桥组建起一支以科普宣传院前急救复苏知识为主的团队——“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开始奔走在潍坊大地,前往学校、社区、企业开展科普培训,激起更多人对急救的重视。在医疗援助坦桑尼亚期间,张军桥还将“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带到非洲的社区,在完成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在当地开展急救培训、健康宣教、义诊等志愿服务项目。

  “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既受到医学人文精神的激励,更受益于张军桥发挥的带头作用。队员谢冠宇回忆曾经的一场志愿服务活动说道:“我记得有一次活动是晚上7点多开始的,我问他(张军桥)今天是不是休班,他说自己已经跟了5台手术,饭还没来得及吃。我问他不累吗?他说,不累是假的,但我们做了这么多次科普,培训了这么多人,哪怕有一个人能在关键时刻用得上,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日前,省委社会工作部追授张军桥为“山东省志愿服务之星”,号召全省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者认真学习张军桥的先进事迹,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在沉痛悼念英雄队友的同时纷纷表示,他们要接过张军桥的“志愿大旗”,让“心跳行动”长久地“跳”下去,引领人们向上向善,继续接力传承志愿精神。

  张军桥(左三)与志愿者和参与急救知识培训的学生合影。

 城市温度 

用专业守护生命

以志愿传递温暖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孙瑞荣

  “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用五年的坚守,为潍坊这座“志愿之城”注入专业而温暖的力量。这支由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将临床经验转化为普惠性的公益服务,用400余场培训、2万余人受益的实绩,搭建起从医院到社会的生命守护桥梁。

  200余名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成员走出医院,把课堂搬进社区、学校、企业,让专业急救技能从医护人员的“专属”变为普通人的“标配”。这种“专业+志愿”的模式,既发挥了医护人员的专业优势,又填补了公众急救能力的短板,让应急救护从“少数人掌握”走向“多数人会用”。

  在意外突发时,每一秒都关乎生命能否存续。“心跳行动”的价值,正在于将“黄金抢救时间”的主动权,从少数人手中传递到更多人掌心。这种以专业为基、以志愿为桥的公益模式,不仅提升了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更促进了医学人文精神向社会的延伸,为城市安全防线增添了坚实一环。

策划:高文 齐英华

新派融媒体记者:马宇琪/文

图片由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编辑:聂臻臻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