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对表中央一号文件,充分展示潍坊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推进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丰硕成果,生动展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乡村全面振兴潍坊画卷,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潍坊传媒集团)、潍坊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新质农业看潍坊”大型采访活动,组织各传播平台全媒体记者,进行蹲点式、行进式采访,挖掘、展现潍坊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
即日起,潍坊市融媒体中心各传播平台联动推出“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 新质农业看潍坊”栏目,下设“新农人”“新农技”“新型经营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等子栏目,并定期推出蹲点调查。敬请关注。
新派讯 “天上甘露美,昌乐西瓜甜。”昌乐因盛产西瓜而远近闻名,很多农民因此发家致富。然而,红河镇高家涝洼村村民高凤贵却独辟蹊径,成立家庭农场种起了蓝莓,探索出一条别样的致富路。
初夏,趁蓝莓花开正旺、果实正润,记者走进高家蓝莓家庭农场,见到了寄情“莓”好事业的新农人高凤贵。
一番寒暄过后,高凤贵带记者参观起他的蓝莓种植大棚。只见一排排“大花盆”整齐地摆放着,1米高的蓝莓树在盆内舒展着“腰肢”,白色的花、绿色亦或蓝色的果相互依偎,散发出淡淡的香。已经成熟的果实颗颗硕大饱满,犹如蓝宝石般璀璨诱人。
在经过两年的露天种植后,高凤贵把蓝莓“请”进了大棚。记者注意到,棚内配备了智能化滴灌、喷灌系统和温度、湿度控制系统,通过精准调控,确保了每一棵蓝莓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蓝莓素有“浆果之王”的美誉。细看,这些蓝色小浆果被一层“白霜”包裹,高凤贵告诉记者,这些是蓝莓自身分泌的糖醇类物质,富含多种天然果糖、果酸等营养物质,是自然生成的果粉,极具营养价值。
高凤贵随手摘下几颗深蓝色的成熟果实递给记者品尝,“咱们这里的蓝莓生长环境干净,可以直接吃。”轻咬一口,绵软多汁,口感和风味很是香甜。
赶着时令“吃巧头”。记者从高凤贵口中得知,今年“五一”假期,1000多人前来农场过了一把采摘瘾。
小小蓝莓不仅“甜了”游客的心,也“润了”高凤贵的生活。在这个蓝色的童话世界里,高凤贵打开了“话匣子”,娓娓道起他的创业故事。
2017年,山东大学生物系毕业的高凤贵辞去月薪过万的稳定工作,回到老家开始种蓝莓。“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一是在老家便于照料老父亲,二是蓝莓营养价值高,一直是高端水果,三是弟弟在青岛一家蓝莓育苗公司负责技术。”
面对从零开始的农业领域,带着对蓝莓种植的期望,高凤贵在自家5亩地上开始了种植实验。“一开始,我们就是朝着有机种植努力的,土壤、水肥等管理都有严格措施,而且从不使用化肥和含有化学成分的药剂。”高凤贵说,第一年试种,产量和品质都不太好,投入大于收成。
学习、实践,高凤贵像对待孩子一样,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蓝莓种植上。经过两年多的本土化探索,蓝莓的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高。2019年,高凤贵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建大棚、成立家庭农场,因为他发现这是一片潜力无限的“蓝海”。
目前,高家蓝莓家庭农场共有5个棚,其中3个果棚、2个苗棚。“我准备在西边那片空地上再建3个东西向的大棚,跟这3个南北向的棚错开坐果时间。”高凤贵说。
住“智慧房”,吃“营养餐”,舒适的环境加上良好的种植技术造就了高家农场蓝莓树良好的“身体素质”,结出的“蓝果果”成了“金豆豆”。“3月中旬刚上市时每斤卖到60元,现在盛果期每斤卖到40元。”高凤贵说,虽然价格高,但品质好、口感好,依然供不应求。
深耕8年,如今,看着一串串“蓝果果”挂满枝头,高凤贵的脸上绽放出甜蜜的笑容。“我每天琢磨的就是把这些蓝莓种好、卖好、做成品牌。”
策划统筹:高文 孟祥风
新派融媒体记者:刘杰/文
袁丽丽/图视频
编辑:朱明洁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