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峡山讯 今年以来,潍坊峡山把打造“育繁推、储加销”一体化发展的有机姜产业高地,做大生姜产业链列为农品“五链”之一。聚焦这一目标,峡山区成立生姜产业链专班,建立“链长+链主单位+链主企业”协同工作机制,持续为链主企业搭台子、通路子、结对子,帮助企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赋能生姜产业做强做大。
“轰隆隆,轰隆隆”,生姜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艾姜山生态健康产业园中试线车间内设备正在逐步调试,“这是我们公司为了全区生姜产业链提质增效项目专门建设的中试生产线,如果建设完成,可进一步推进生姜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提高市场影响力。”艾姜山生态健康产业园负责人张大川向记者介绍道。
可别小看这一条中试生产线,这几个月真把张大川给愁坏了,原因是企业要想使用中试生产线,第一步就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可是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所需材料多、现场检查要求严,导致企业迟迟无法办理。就在企业焦急万分之际,恰巧遇到政府服务企业小分队“周现场”日,服务企业小分队得知诉求后,第一时间组织市场监管部门业务骨干解读《食品安全法》,指导车间布局规划、生产工艺优化,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办公,列出材料清单、分解职责任务、确定完成时限。
“真的没想到,政府服务得这么周到,领导如此重视,每周都来园区进行帮扶,从指导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到编制企业标准再到计量器具的检定事无巨细,有了政府这个坚强后盾,我们非常有信心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引领生姜产业做强做大。”张大川感叹道。
这仅仅是峡山区深入实施“链长制”推动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赋能生姜产业发展壮大的缩影。今年以来,为推动生姜产业发展,峡山区以服务好链主企业为切入点,制定《峡山区生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落实意见》,建立“周现场+月调度+季度调研”工作机制,服务企业小分队实地走访艾姜山生态健康产业园、潍坊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2家链主企业2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10余次,聚焦“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资质维护,协调农业农村部门推动有机认证续期;紧盯2家链主企业在生姜品种研发、育苗及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攻关需求,主动对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徐坤教授团队等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攻克组培育苗、有机种植等技术难关,指导企业获得发明专利2项,并开始试种新品种。目前,山东农业大学唐晓珍教授团队已常驻企业,与企业共同研发生姜深加工智能化柔性生产线;针对企业拓订单找合作需求,指导企业运用边调试设备边试制产品边外出洽谈方式,与王老吉、青岛啤酒、蜜雪冰城等10家企业合作研发生姜暖茶、生姜黑啤、果蔬汁等新品,与新疆、河南等地建立3000亩合作种植基地,并向巴基斯坦、澳大利亚输出知识产权技术服务。同时,在为企业探索“代存代放”仓储模式、推动产业园文化走廊、产品展示区建设上也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供应链效率、加强品牌文化输出。
下步,峡山区将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在打通上下游产业的基础上,将包材、物流、农资等领域纳入生姜产业链规划当中,以更优服务,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生姜产业生态系统,加速推进“三宜和美”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建设进程。
新派峡山融媒体记者:王建辉/文图
通讯员:刘劭
编辑:张萌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