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传媒网讯 (记者 高翠)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研究院由山东省和北京大学合作共建,是北京大学在京外设立的首个高端农业类研究院。依托山东省、潍坊市产业、制度优势和北京大学人才、科研优势,研究院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核心策源地、国内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高端平台、全球顶级现代农业人才集聚高地。
近日,记者来到此处,采访了潍坊市“种业科普大使”、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张兴平博士。
心系祖国,致力于让农民生活得更好
张兴平出生于甘肃武威的一个农民之家,“农民的儿子”是他对自己的定位。“我的父亲是生产队队长,每天都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十分辛苦,但是粮食产量却很难提高,农民收益很低。”这是张兴平最初对农业的感受。一定要想办法让农民生活得更好,童年时期看到的农业状况在张兴平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
参加工作后,从美国的小公司育种家做起,到任职于世界最大的农业科技公司之一的先正达公司,从一般的科研工作者,到资深首席科学家,张兴平在农业科学领域不断探索。
在先正达公司时,张兴平负责全球瓜类作物研发,平均一年的飞行里程大约绕地球四到五圈,足迹遍布地球每一个重要农业产区。2013年,张兴平选择回国内继续从事农业研究工作,“出国深造是为了中国农业,我回国发展还是为了中国农业。”张兴平始终牵挂着祖国。 回国后,张兴平投身于国内蔬菜、水果等全品类、全生产链条的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实践中,张兴平发现,中国农业要强大,要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目标,最缺的是人才,换言之,需要的是懂农业科学技术的管理者。
“通过懂科技的管理者,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需求是什么,什么样的农产品会产生更大的产值。”张兴平说。只有培育一批真正了解中国农民、农村、农业,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
让农民增收,努力研究有价值的种子
2017年,张兴平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邓兴旺博士相识。邓兴旺认为,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在潍坊成立现代农业研究院,就是要把科学技术从研究到推广做好,真正起到支撑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
“这也是我非常想做的事情。”这种理念和想法让引发了张兴平深度的认同和强烈共鸣,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的农业种植方式多样、农业生产设施齐全,从温室大棚到没有覆盖的田野,从农作物到经济作物,各种生产模式都存在,潍坊是农业研究的黄金地带。”
一颗种子,创造一个世界。“我们现在的科研就是为了一颗有价值的种子。”对于农业项目,张兴平给出了最通俗易懂的诠释,“我们通过技术提升作物抗病性,作物不用打农药,成本降了,品质高了,消费者吃到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就会更愿意购买这种食品,农民的收益就增加了,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让农民增收是衡量农业项目的唯一标准,也是张兴平长久以来的心愿。
除了项目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另一项职能就是做好研究推广。张兴平表示,“要利用平台优势,对种子公司的育种家、企业管理者做各种各样的农业培训服务,让他们看到新品种培育、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的实践,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农业创新成果创新过程。”
目前,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有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抗病基因发掘等技术已获国内专利3项,小麦杂交育种和番茄分子育种技术领先全国。潍坊正全力打造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科技和人才“硅谷”,张兴平和他种子产业,正在给潍坊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希望。
推荐阅读
- 市疾控中心多管齐下推进疫苗接种快速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2021-12-21
- 10人荣获“齐鲁大工匠”称号 年龄最小者22岁 2021-12-21
- 全国总工会命名首批27个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12-21
- 冬至美食大比拼:饺子?汤圆?羊肉汤?还是…… 2021-12-21
- 建议这些人员做1次核酸检测!山东疾控最新提示 2021-12-21
-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3900334例 2021-12-21
- 冬至养生以暖为先 数九寒天重在“养藏” 2021-12-21
潍坊新闻
网络视听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