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加快出口生姜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严把产品安全质量关,构建生姜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10月18日,历经5年砺剑,由潍坊海关、诸城元康食品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出口生姜安全栽培技术规程》潍坊市地方标准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
《出口生姜安全栽培技术规程》整合50多个生姜进口国家和地区的100多部检疫检验法律法规,经过了4万个检验检疫项目的严格检测,对97种药剂和使用方法进行了全面筛选和验证。
潍坊海关查检三科科长苏保乐介绍,出来一个处方单,企业或者种植者按照这个单子上的配方来进行种植加工,就能够适合50多个进口国家和地区的检验检疫要求。
潍坊是生姜出口大市,全市有70多家生姜出口企业,市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份额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二左右。然而,各个国家对进口生姜的质量标准要求千差万别、众口难调。因违反进口国要求而被国外退运或销毁的案例屡见不鲜,让潍坊生姜出口企业没少“栽跟头”。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加强行业的自我约束和管理,此次拟定的《出口生姜安全栽培技术规程》涉及种植基地准备、土壤修复、姜种消毒、病虫害控制及验证5个关键环节,为破解生姜出口安全顽疾,给出了“潍坊标准”答卷。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生姜岗位专家徐坤介绍,“从某些层面上来说的话,地方标准在一些指标的要求上,它应该是要高于国家标准的。这次标准制定,主要是潍坊海关针对在监管过程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来结合加工企业的优势,来进一步凝练、来提升。标准制定出来之后,通过高产、优质、安全这三方的协调统一,最终实现一个高效,这就是现在乡村振兴所推动的高效农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振兴。”
定规矩,成方圆。借助《出口生姜安全栽培技术规程》的推行,潍坊生姜出口企业将实现从“乱”到“治”的华丽转身、抱团取暖,将食品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为我国出口生姜及制品保驾护航。
诸城元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富表示,“通过这个标准的制定,其它企业能够一块合作起来,合作起来之后更好地提升潍坊生姜产品的品质,更好地提升潍坊生姜品牌,也是更好地促进了整个潍坊,甚至全国各个其它地区生姜产业的发展。有标准非常好的生姜,品质非常好的生姜,无论在哪个国家它对我们的产品是放心的,应该说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定价权。”
记者 李涛 周明秀 诸城融媒 马培礼 丁海龙
推荐阅读
- 山东:省属企业新增岗位招聘应届生比例不低于50% 2021-10-20
- 1-9月山东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 2021-10-20
- 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公示 山东多地入选 2021-10-20
- 构建汽车供应链新生态 企查查大数据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认可 2021-10-20
- 9月份70城房价出炉!济南新房9连涨,二手房时隔半年再 2021-10-20
-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举办普通话比赛决赛 2021-10-20
- 诸城:“一杯热水”让渐冷天气变温暖 2021-10-20
网络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