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传媒网讯 (记者 刘靖雯 摄像 李帅林)俗话说,北“滚”元宵,南“包”汤圆。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必然少不了吃元宵,吃一碗纯手工制作的元宵,寓意着一年团团圆圆。踏着元宵节的脚步,记者带大家一同了解下位于诸城市基建巷的“老字号”手工元宵。
传统手工元宵热卖,深受市民青睐
起源于90年代的“解金波元宵”在诸城市远近闻名,元宵传统制作手艺代代相传,直至今天。2月22号,记者来到位于诸城市基建巷路口的“解金波元宵”摊位。
每年到这个时候,元宵老手艺人解金波、徐莲老两口儿便开始忙碌起来,“解金波元宵”摊位总会出现在路口旁,等待着老顾客的光顾。“正月初一以后,元宵生意就一天比一天好,有的顾客一买就是十几袋,有的一下子买了四十多袋。”老手艺人徐莲说。解金波和徐莲是诸城市基建社区的居民,用传统制作方式滚制元宵已有50多年的历史。据介绍,她的小摊平时一天能卖两三百个汤圆,最近两三天,每天都能卖两三千个,销量翻了近十倍。
徐大姐随即向记者展示旁边堆放的十来盒装好的元宵,“这都是提前订好的,有个人预定的,也有公司团购的,大部分都是公司团购的,临近元宵佳节,所以元宵卖得还算不错。”
“还是手工做的好吃,只有吃到这种传统手工元宵,才能真正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前来购买元宵的市民说。
手工元宵这样“滚”出来
那么传统的手工元宵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记者采访了这对“元宵夫妻”。记者在制作间内看到,师傅们正忙着把馅料放进装着糯米面的滚筒里,馅料不停地滚动着,很快就变成了一个个小“雪球”,元宵的雏形就出来了,然后再一遍遍地过浆,再放入滚筒中……这么循环往复,元宵就“滚”出来了。
“磨粉、做馅料、沾水、滚制,少一个步骤都不行。”提起手工元宵的制作工序,徐大姐说,“虽然做元宵不是什么技术含量很高的活,但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大姐表示,事先要将白糖、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米、核桃仁等原料一起放入盆中拌成馅料,再制成两厘米见方的馅块儿,放在通风处晾晒直至风干,然后将调好的馅料放入盛满水的盆里浸湿,之后再次放入滚筒里,重复此操作反复滚十遍元宵就做好了,整个流程都是纯手工现做现卖。
“我们滚元宵必须滚到十遍,少一遍都不行,只要一道工序不对,口感就会有变化。”徐大姐笑着告诉记者。传统的元宵比起超市的元宵个头更大,由于是经过一遍遍翻滚,所以手工制作的元宵也更加好吃。
“老字号”元宵:还是记忆中的味道
凭借制作元宵的精湛技艺、用料讲究,“解金波元宵”引得不少市民从其他地方赶过来,只为吃到口味纯正的手工元宵。“附近的人基本上都认识我,我在基建巷路口卖元宵已经30多年了,很多人都是从小吃我做的元宵长大的。”徐大姐表示,自己现在不为赚钱,只为让那些老顾客还能吃到真正纯正手工做的元宵。
推荐阅读
- 潍城区:花灯俏 闹元宵 2021-02-26
- 智慧医疗正在走进潍坊百姓的生活 2021-02-26
- 老潍县的那些元宵习俗 2021-02-26
- 我市两人两集体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获表彰 2021-02-26
- 李学海:争当脱贫攻坚先锋 带领乡邻走上致富路 2021-02-26
- 通向交通强国,这条路与你我直接相关 2021-02-26
- 潍坊又有10人被终生禁驾 均为男性 2021-02-25
网络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