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这些红军标语,从太爷爷赖德位到我,已经是第四代了。”在江西省于都县罗江乡新屋村,59岁的赖如亮缓步巡查一栋土坯房,确保四周整洁干净。
土坯房只有50多平方米,四周都已是农家小楼。“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反对资本家压迫工人”“革命胜利后再相见”……墙上,27条标语、5幅漫画清晰可见。
赖如亮说:“1932年,太爷爷把12名红军迎进门。当时家里有两栋房子,西边的两层围屋让给了红军,我们一家人住在这间土坯房里。红军不仅帮着干农活,还教我父亲赖厚祥认字。”
“有一天,红军班长南志俊提出想在墙上写标语、画漫画,太爷爷当即答应。”随着赖如亮的介绍,我们端详墙上的标语和漫画,只见字迹工整、画笔精细,落款为“红军第五军团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第一百一十四团机关枪连二班班长南志俊同志画”,时间是“一九三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敌人在苏区实行白色恐怖。赖家人连夜用黄泥和上稻草,将标语和漫画掩盖起来。
“一定要把标语保存下来,等红军回来。”赖如亮说,这是太爷爷一直叮嘱家人的话。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地工作的赖厚祥每次休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家人刮洗黄泥浆,刷新标语、漫画。退休后,他就住在这栋土坯房里,守护这些标语和漫画,还为参观者义务讲解红军故事。
“把老房子拆了,在原址建新房吧。”父亲去世后,亲朋好友劝赖如亮。“这是一笔宝贵财富,应该代代传承。”赖如亮回答。
2012年,这栋土坯房被列为于都县文物保护单位。于都县近年来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对全县现存的1700余条红军标语开展普查、保护,并设立红军标语集中展示馆,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王 丹 宋嘉华)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09日 05 版)
推荐阅读
- 弘扬大别山精神,把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 2021-11-09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三重逻辑 2021-11-09
- 党课,这次真正“破圈”了 ——《党课开讲啦》3期节目综述 2021-11-09
-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2021-11-09
- 红土绽放文艺繁花 2021-11-09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2021-11-09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丨重实际、办 2021-11-09
潍坊新闻
网络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