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潍坊昌邑市是传统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近年来,该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通过深入挖掘生产潜力、推广先进管理模式等创新驱动战略,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的高质量发展“昌邑模式”。

青阜农业小麦秸秆回收。
变“废”为“宝”
农作物秸秆实现生态循环利用
昌邑市耕地面积106万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全市年秸秆产生量约为68万吨,如何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挖掘增收潜力?该市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建立完善收、储、运、用“四位一体”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以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为主,在全市广泛推广了精细化还田、转化为有机肥、成为牲畜饲料等技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当前昌邑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8%。

青阜农业玉米秸秆青贮。
在青阜农业综合体,农业生产中的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等秸秆基本实现全部进行回收,通过青贮、黄贮等转化为优质饲料。综合体配套建设了潍坊雅拉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和昌邑市丰瑞养殖有限公司,引进了乌拉圭海福特肉牛、新西兰荷斯坦奶牛等特优品种,建成了存栏5200多头的养殖场。建设青贮池2000立方米,秸秆饲料储存库2700平方米,购置秸秆收集、打包、转运、粉碎等设备,3万余吨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和黄贮转化为牲畜的“口粮”;牲畜粪污又成为制作有机肥料的原料,循环用于农田,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化学肥料投入,为粮食单产提升提供了地力保障。

化肥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培训。
用好“加减”法
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今年的粮食高产竞赛中,昌邑市增信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小麦亩产847公斤,玉米预计亩产达到900公斤,缘何能取得如此高的产量,用负责人夏增信的话说:这完全得益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小麦、玉米灌浆期,昌邑市农业农村局集中组织实施“一喷三防”和“一喷多促”作业,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既减少了田间重复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同时达到防病、防虫、促单产提升的效果。

测土配方施肥培训。
一系列降本增效农业生产新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诸如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精细化还田等生产技术,既实现种植过程中的水肥精准运用,又节水节肥达30%以上,昌邑市规模种植主体冬小麦、夏玉米运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达95%。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科每年取土检测样品600多个,制定发布小麦、玉米、生姜等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20余个,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50万亩,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95%以上。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实施化肥减量行动,集成示范推广冬小麦、夏玉米“三新”技术模式9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0余万亩,昌邑全市化肥使用量明显下降,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昌邑市化肥用量由4.5万吨减至3.9万吨,化肥用量下降13%。

青阜农业利用蛇床草以虫控虫。
以“虫”治“虫”
综合运用生防技术改善农业生态
“生态+生防”的绿色防控技术正逐步改变传统田间管理模式,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风向标。2022年10月,昌邑市成功引进中国科学院戈峰团队设立了“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昌邑工作站,在小麦大田灌溉带种植蛇床草带,形成“早春吸引繁育天敌、高发期迁入农田压制害虫、轮作间期储备天敌”的控害机制,构建了以“功能植物带”和“作物间作”为核心技术的害虫防控模式。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谭晓玲研究团队合作,在麦田按一定比例栽培功能植物豌豆、油菜、波斯菊等菊科作物,利用它们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麦田病虫害进行生态调控,吸引天敌昆虫抑制害虫发生,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形成了小麦与菊科作物间作为核心的小麦病虫害生态调控“推-拉”技术。
依托强大的科研团队,目前在潍坊丰瑞农业科技公司的青阜农业综合体建成了1万亩生态功能植物种植覆盖区,初步形成了以“不占用农田,在灌溉带种植功能植物;减用杀虫剂,小麦‘一喷三防’改为‘一喷二防’;小麦品质提升,生态生产+价值增值”的生态防控模式。通过对比实验,推广以“虫”治“虫”生态防控技术,增产效益明显,丰瑞公司小麦虫害发生量降低30%,增产10%,减少杀虫剂用药量30%,小麦收购价每公斤提高0.05元,亩均增收290元。
新派融媒体记者:窦浩智/文
通讯员:韩金亮 王明杰 王静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刘小丽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