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潍坊资讯
岐黄薪火70年⑪ | 唐可清:守护“双心” “医”路前行
2025-06-15 09:20:52 编辑:王首荣

  编者按:七十年悬壶济世,七十载杏林春暖。自潍坊市中医院建院之初,至今已历七秩春秋。这七十年,是医者仁心与精湛医术交相辉映的七十年,是无数生命在这里重获希望的七十年。在潍坊市中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岐黄薪火70年》这本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温情记忆的书籍,如同一把钥匙,轻轻旋开了过往与现在的连接之门——这里有医患之间的信任托付,有青年医师的成长印记,也有老一辈医者筚路蓝缕的赤诚初心。这些故事,是仁术与仁心的交织,是传承与创新的对话,更是潍坊市中医院七十年砥砺奋进的生动注脚。自6月5日起,新派客户端对书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连载。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温暖的瞬间,铭记那些为生命奋斗的身影,感受那份永恒的医患深情。

守护“双心”  “医”路前行

□唐可清

  1998 年担任内科副主任时,唐可清(前排左一 )与科室同事合影。

  20年前的一个午后,阳光如水,透过诊室的窗棂洒在地板上,斑驳陆离。空气中弥漫着久违的温暖,我坐在诊室,准备开始新一轮诊疗。

  这时,诊室的门轻轻推开,一位年过七旬的女士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她身形瘦弱,形如枯槁,步履蹒跚,仿佛是一片在风中摇曳的叶子。她的眼神茫然,眉宇间尽是愁容。这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我只是见到一位因病而饱受痛苦的老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次的诊疗,会让我在40年的从医路上,深刻地思考起“健康”二字的真正意义。

  我仔细询问老人于女士的病史,她告诉我,自己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几乎常年与病魔作斗争。尤其是胸闷的症状,已让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希望。她走遍了无数医院,接受了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吃了无数种药物,可依然没有完全解除她的痛苦,胸闷依旧,烦躁不安的情绪也没能得到缓解。

  “大夫,我已经吃了这么多药,为什么还是没有好转?我到底怎么了?”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助与失望。我抬起头,看着她眼中那股深深的迷茫,心中涌起一阵难言的沉重。她的病,似乎远远不止是生理上的疾患。看着她紧锁的眉头,细细地回忆她的症状,我好像明白了她久治不愈的原因……

  我轻声问道:“于女士,除了这些身体上的病痛,最近是否有什么困扰您的事情?”她沉默了片刻,眼中似乎有一丝哀愁闪过。我轻轻握住她的手,鼓励她说:“您不妨和我说说,或许这样,心里的负担能稍微轻一点。”她的眼神渐渐有了些许波动,向我倾诉了起来。

  原来,于女士的老伴儿前阵子因病去世,老两口走过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却因为突发疾病没见到最后一面,这成了她的心病,一直没办法释怀。每次想到这个未竟的告别,心中的苦楚便化作了胸闷,堵塞了她的呼吸,几乎将她压垮。

  我沉默了许久,心中一片了然。她的病,早已不是单纯的身体病,而是情感上的创伤与心理的困顿。她的心已经疲惫不堪,那份无法释怀的悲痛,成了她身体病症的根源。而她从未向家人诉说过这份痛苦,因为她总是不愿让亲人担心,总觉得自己应该坚强。她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最终病痛便成了她唯一的宣泄口。

  我明确了于女士的治疗方向,对她说:“于女士,您的病,的确不完全是身体的病,更多的是心里的病。您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要放下心中的那份负担,学会和自己的内心和平相处。”她的眼神虽然还有些迷茫,但我知道,她的心中已悄然产生了某种微妙的波动。我继续说道:“您的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是典型的肝郁脾虚之症,焦虑、悲伤和压抑的情绪让您的身体失衡,所以我不仅要治疗您的疾病,更要关注您的心理。我给您开些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先服用一周,再来复诊。”她轻轻皱起了眉头,似乎对药物治疗有些顾虑。但她很快又对我说:“唐大夫,我相信您。”那一刻,我从她眼中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信任,仿佛她已经将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深知,这份信任,承载的不仅仅是医术的责任,更是对人性温暖的渴望。我陪她走出了诊室,看着她缓缓离去……

  一周后的复诊,我惊讶地发现,眼前的于女士,已不再是那个步履蹒跚、眉头紧锁的老人。她的步伐轻盈,走路好像带着一阵风,脸上泛着久违的笑容,眼中透着健康的光芒。我在诊室门口远远就听到她的声音:“唐大夫,真是太感谢您了!这段时间,我的睡眠改善了,心情也变好了,连我孙子都说我气色变好了。”她开心地向我递过一份礼物,那是一幅字画,字迹娟秀,温暖而又生动。“唐大夫,这是我亲手作的字画,之前一直没力气写,现在我恢复了健康,恢复了活力,能重新开始写字了。这是我送给您的。”她的眼中满是感激,话语中也带着自信与力量。我感动得无以言表,默默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心意。

  从此以后,于女士成了我的“铁杆粉丝”,每年的复诊都如约而至,并且她的身体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看着她健康的笑脸,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满足感。我想,成为一个有医德、有医术的医生就是我一辈子追求的信仰,患者的健康就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报。

  40年的从医生涯,我始终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对每一位患者的承诺铭记于心。每年,门诊接待超过8500人次,病房查房超过2000次,服务总人数突破10000人。辽宁沈阳、江苏徐州,甚至更远的地方,都有患者慕名而来,更有青岛的两整车患者“组团治病”,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份信任的分量。

  每一次接诊的背后,都是一段生命的故事,一段与病魔抗争的历程……每当看到科室走廊上挂满的锦旗,书橱里厚厚的感谢信,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感动和自豪,我深知要做的远不止于此,于是,我成立了“双心俱乐部”,利用节假日时间,走进社区、乡村、敬老院,进行了百余场健康教育讲座,用我的专业知识,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方法,减少病痛困扰。

  这就是我,一个坚守在临床一线的普通医生。然而,我愿意用一颗滚烫的心去传递医者大爱,用双手为患者解开病魔的枷锁。我坚信,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温暖人心,带给患者无尽的力量与希望。

  口述者简介

  唐可清,中共党员,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心血管病科名誉主任,主任中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潍坊资深名医、潍坊市十大杰出名中医、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市中医优秀学科带头人,荣获潍坊市金牌医生、“潍坊·精诚大医”、潍坊市中医药工作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潍坊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整理

通讯员:张亚男 蔺健春

编辑:王首荣 祝超 韩镇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